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检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结肠粘膜5-羟色胺含量及5-羟色胺3受体mRNA表达丰度,来探讨二者与IBS-D发病之间的关系;2、观察IBS-D患者服用痛泻要方前后症状评分和结肠粘膜5-HT含量及5-HT3受体mRNA表达丰度的变化,探讨痛泻要方治疗IBS-D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现代医学机制。方法:1、收集诊断为IBS-D患者70例作为治疗组。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下,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痛泻要方组)、B组(匹维溴胺组);A组(痛泻要方颗粒10g/袋,每次1袋,温水冲服,每日2次)、B组(匹维溴胺每次50mg,口服,每日3次)均连续服药4周后观察疗效。2、选择健康体检者35例,设为C组(健康对照组);3、IBS-D组治疗前后进行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评分;4、IBS-D组治疗前后、健康对照组均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取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粘膜,运用Envision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5-HT的含量,同时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5-HT3受体mRNA的表达丰度。结果:1、IBS-D组结肠粘膜的5-HT含量(阳性细胞数+阳性细胞的染色强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二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RT-PCR结果显示:IBS-D患者5-HT3受体mRNA的表达丰度高于健康对照组,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2、IBS-D患者腹部症状总积分及各症状积分与结肠粘膜5-HT含量,5-HT3受体mRNA的表达丰度均呈正相关;(3)痛泻要方组治疗后其愈显率(62.86%)及总有效率(80.00%)与匹维溴胺组(51.43%,77.14%)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痛泻要方组治疗后结肠粘膜5-HT含量及5-HT3受体mRNA的表达丰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减少,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与匹维溴胺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5-HT及5-HT3受体可能参与IBS的发病过程;2、结肠粘膜5-HT与5-HT3受体mRNA在IBS-D的发病中存在一定的联系;3、调节患者结肠粘膜5-HT的分泌及下调5-HT3受体mRNA表达可能是痛泻要方治疗IBS-D的作用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