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渗滤法工艺运行中土壤酶活性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tim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渗滤系统是一种充分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的自我调控机制的生态型污水就地处理工艺。本课题通过实验室模拟运行的方式,研究不同工况条件下系统的运行效果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分布变化情况,分析土壤酶与工况条件以及污水净化效果之间的关系,探讨利用土壤酶活性作为评价土壤渗滤系统净化效果的可行性。人工配水和实际生活污水的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渗滤系统对COD、NH3-N和TP有良好的去除效率,复合土壤组成、进水有机负荷、COD/TN比例的改变、硝化抑制剂DCD对它们的去除效率影响很小(p>0.05)。但水力负荷的提升会引起系统水质净化效率的下降,高水力负荷工况下出水水质恶化,危害地下水安全。通过考察不同实验参数,结果发现,同废水性质相比,系统复合土壤的C/N比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更大。高土壤C/N系统(C1、C2和C4)的脱氮效果要明显好于低土壤C/N系统(C3,p<0.05)。而土壤组成不同的C1、C2和C3在投配DCD后,系统的脱氮性能分别表现出强烈抑制、无效果、增强的效应。土壤生化性质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渗滤系统胞外多糖含量与渗滤性之间无必然联系,试验过程中各系统多糖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而过氧化氢酶在不同工况间波动明显(p<0.01),但空间差异不明显(p>0.05),水力负荷的提升会增强其活性。土壤系统间脲酶活性有明显差异(p<0.05),进水有机负荷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系统脲酶的表达,进水COD/TN比、水力负荷的改变也会影响到系统脲酶活性的表达。废水组成的变化同样也会引起土壤硝酸盐还原酶(NAR)、亚硝酸盐还原酶(NIR)活性的变化,但受水力负荷的影响较小(p>0.05)。低温环境会抑制土壤酶活性的表达。硝化抑制剂DCD会抑制系统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的表达,但对NAR、NIR活性的影响则因土壤组成的不同表现出抑制或促进作用。土壤酶活性与污水净化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进水有机负荷、水力负荷的大小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并不显著(p>0.05)。而进水COD/TN比与系统NAR、NIR活性之间则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尤其在某些土壤系统(C2和C3)的部分土层,这种正相关性是显著的(p<0.05)。脲酶活性与污水脱氮效率有着明显的关联(如C1,C2和C3,p<0.05)。同脲酶活性变化相比,土壤系统间NAR、NIR活性与污水脱氮的关系差异性很大:有的土壤系统(C1)底层土壤的NIR活性与系统出水TN浓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有些系统(如C2和C3)则无这种显著相关性(p>0.05)。此外,土壤酶活性与系统有机物以及磷的净化效率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
其他文献
测定了溴氰虫酰胺对小菜蛾、斜纹夜蛾不同种群的毒力,结果表明,小菜蛾对溴氰虫酰胺具有中等水平的抗性,而斜纹夜蛾对其敏感性较高,未表现出明显的抗性。不同剂量10%溴氰虫酰
<正>新闻带有侵略性,而悲伤则要求隐私。美国的新闻学家赫尔顿说过:在新闻领域里面,没有哪个问题比新闻伦理问题更重要,更难以捉摸,更带有普遍性了。"美国全国摄影协会会长威
第一章第一节,近年来在发展构建复杂分子的进程中,芳香化合物的去芳构化反应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芳香族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的去芳构化反应被广泛的应用在合成含有生物活性
圆锯片切割加工时产生的声音过大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噪声污染,并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针对旋转圆锯片的噪声特性及降噪措施,本文对国内外最新的研究工作及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
环境汞污染问题一直是环境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目前对环境汞污染来源、污染水平、迁移转化、危害等已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但对污染源与汇之间定量关系的研究还较薄弱,特别
累托石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对天然累托石进行改性制得HDTMA改性累托石,并以聚乙烯醇(PVA)为固定材料,将其制
本文采用沉淀-沉积法制备了Au-TiO2/膨润土光催化剂,初步探讨了Au-TiO2/膨润土光催化剂的结构特征及光催化性能,通过XRD、DRS、BET、XPS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与P25,
<正> 强力、高速切削钻头,是学习厂内外先进经验,并在兄弟厂与有关学校大力支持协作下试验成功的。它的特点是强度高,走刀量大,使用寿命长。根据多年来的使用,这两种钻头比普
扎尔则油田气举采油采用的是套管射孔完井法。气举采油最主要的井下工具是气举工作筒,核心配件是气举阀。气举采油优化设计包括生产管柱(即油管尺寸)的优选,单井气举气压优化
当前自然资源利用能力大大超过了资源再生能力,造成了环境破坏、资源供给不足等问题,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了掌握社会发展限制程度,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