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对当代医家治疗不孕症的医案中的证型、症状及处方用药等信息进行原始采集,后将其进行规范化处理,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频数分析及关联分析,以期发现当代医家治疗不孕症的有关病位、病性、症状及其处方用药等的一些普遍性规律,以及一些新的认识,为中医临床与中医科研提供借鉴与参考。研究方法:参考《近代25位中医名家妇科经验》、《中医妇科名家经验心悟》二书中的医家为主搜集医案;并通过检索1978-2013年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相关数据库得到相关医案,对医案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建立数据完备、可供分析与挖掘的医案数据库;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频数分析及关联分析;挖掘结果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解释。结果:(一)频数分析当代医家治疗不孕症的医案中出现的高频病性证素主要有气滞、血瘀、阳虚、气虚、血虚、阴虚、湿;高频病位证素主要有肝、肾、胞宫、脾。当代医家治疗不孕症的医案中出现的高频证型主要为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肾虚肝郁证、肾阳虚证、肾虚证、肝郁血瘀证、肝郁肾虚证、肝郁证等。对高频证型整合规范后,发现不孕症高频证型可分为肾虚证、肝郁证、血瘀证、气滞证、痰湿证、脾虚证等;此类分型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罗颂平主编的《中医妇科学》中所列不孕症证型相符,说明不孕症临床证型仍以肾虚证、肝郁证、血瘀证、痰湿证为主;但临证时患者病情多复杂多变,故本研究中纳入的医案多为兼夹证型。当代医家治疗不孕症的医案中出现高频症状为脉细、舌淡、经色暗、经量少、经血夹块、月经后期、经期腹痛、腰酸、经前乳胀等。当代医家治疗不孕症的医案中高频中药为当归、香附、茯苓、柴胡、牡丹皮、甘草、川芎、山药、桃仁、淫羊藿、牛膝、益母草、赤芍、黄芪、枸杞子、红花、山茱萸、续断、菟丝子、白芍、延胡索、鹿角、熟地黄、白术、陈皮、巴戟天、肉桂、桂枝、枳壳、党参、丹参、路路通、生地黄、郁金、紫石英、杜仲、乌药、吴茱萸、莪术、小茴香、蒲黄、三棱、女贞子、五灵脂等。参照黄兆胜主编的《中药学》将上述高频中药分类,高频药物种类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解表药、温里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等。(二)不孕症症状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根据症状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总结形成当代不孕症常见证型及证候群:痰湿型:形体肥胖,带下量多,舌胖,苔腻,脉滑;血虚型:经量少,经色淡;血瘀型:经期腹痛,经色暗,经血夹块,舌黯,有瘀斑,苔薄,脉细涩;肝郁型:月经先后无定期或周期正常,经量时多时少,经前乳胀,情志抑郁,急躁易怒,胸胁胀闷或胸闷,腹胀,腹痛,舌黯,脉弦;肾阴虚型:五心烦热,心悸气短,头晕目眩或头疼耳鸣,口苦,口干,大便干,带下量少,舌红,苔少;肾阳虚型:月经后期,经量少,面色黧黑或晦暗,腰酸,性欲淡漠,舌淡,苔白,脉沉迟;脾气虚型:经量多,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面色晄白或萎黄,畏寒肢冷,形体瘦小,便溏;气血两虚型:面色晄白,形体瘦小。(三)中药因子分析、聚类分析通过对中药的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根据得出的药物组合来反推当代不孕症的证型,即以方测证,并根据证候要素进行适当整合、条理,归纳、反推当代不孕症的主要证型为:肾虚证、肝郁证、血瘀证、痰湿证、血虚证、脾虚证、气血两虚证、寒凝胞宫证、热毒蕴结证等。(四)当代医家治疗不孕症医案中药物常用配伍及解析对医案中的中药通过关联规则分析所得的当代医家治疗不孕症医案的药对、药团进行分析整理后,得出肝郁、血瘀、血虚、气血两虚、肾虚、脾虚等当代不孕症的常见病因病机;此结论前文所述及研究结果基本吻合。(五)中药与病位证素、病性证素及症状之间的关联分析1.不孕症中药与病位证素、病位证素与中药的关联分析当代医家在治疗不孕症的用药过程中:所有辨证病位在脾+肾的常用中药为党参、白术。医案中凡是辨证病位为脾+肾的有一半以上都使用了白术(60.32%)、党参(50.79%)。经对比可见白术对脾+肾的依赖度大于党参。所有辨证病位在肝+脾两脏的常用药为白术、茯苓。医案中辨证病位在肝+脾的有一半以上都使用了白术(67.57%)、茯苓(56.76%)。经对比可见白术对肝+脾的依赖度大于茯苓。所有辨证病位在肾的医案中常用药为菟丝子、熟地黄、枸杞子、巴戟天、山茱萸、当归。当代医家选择使用菟丝子、巴戟天、熟地黄+菟丝子、枸杞子+菟丝子、山茱萸、当归+菟丝子时几乎全部都辩证病位在肾,其置信度分别为89.88%、93.33%、92.86%、91.78%、90.91%、87.29%。所有辨证病位在脾的医案中常用药为白术、党参、甘草、苍术、茯苓、陈皮、当归。当代医家选用陈皮+党参+甘草、白术+陈皮+甘草、白术+苍术时几乎全都辩证在脾,其置信度分别为94.12%、95.65%、89.47%。所有辨证病位在肝的医案中常用药为白芍、柴胡、香附、白术。其中所有辨证病位在肝的医案中有一半以上都使用了白芍(56.07%)、柴胡(53.97%)、香附(54.81%);当代医家选择使用柴胡、白芍+柴胡、白术+柴胡+香附多数都辩证病位在肝,其置信度分别为85.43%、89.8%、97.06%。所有辨证病位在胞宫的医案中常用药为当归、川芎。所有辨证病位在胞宫的医案中多数都选择当归(86.96%)、川芎(63.04%)。2.不孕症中药与病性证素关联分析所有辨证病性为阳虚的医案中常用药为菟丝子、党参。当代医家选用菟丝子(61.9%)、党参(61.67%)的医案中多数都辨病性为阳虚。所有辨证病性为血瘀的医案中常用药为桃仁、赤芍、当归、红花、白芍、川芎。当代医家选用赤芍+桃仁(94%)、白芍+当归+红花(90.91%)及另外几组药物组合时多数(置信度均大于90%)都辨病性为血瘀;选用赤芍+当归+红花时则全部都辨病性为血瘀,可认为当代医家辨证病性为血瘀时一定会同时选用赤芍、当归、红花三味药。所有辨证病性为气虚的医案中常用药为白芍、白术、党参、黄芪、当归、陈皮。当代医家选用党参(75%)时多数都辨病性为气虚;选用白术+陈皮+党参(94.74%)时则几乎全部都辨病性为气虚。对比可见,气虚对白术+陈皮+党参的依赖度较高。所有辨证病性为湿的医案中常用药为白术、苍术。其中所有使用了白术+苍术的医案中,有89.47%都辨病性为湿。所有辨证病性为气滞的医案中常用药为白芍、柴胡、白术、香附。当代医家选用柴胡(85.43%)时多数都辨病性为气滞;选用白芍+白术+柴胡+香附(96.67%)时几乎全部都辨病性为气滞。对比可见,气滞对白芍+白术+柴胡+香附的依赖度较高。所有用药有菟丝子的医案中常见辨证病性为阳虚、气虚、精亏。其中所有辨证病性为气虚+阳虚的医案中,一半以上都用了菟丝子(58.47%);辨证病性为精亏时,有87.5%都用了菟丝子。对比可见,菟丝子对病性精亏的依赖程度要大于气虚+阳虚。所有用药有熟地黄的医案中常见辨证病性为血虚、气虚、精亏。其中所有辨证病性为血虚的医案中,有51.58%的都用了熟地黄;所有辨证病性为精亏的医案中,有68.75%的都用了熟地黄。对比可见,熟地黄对病性精亏的依赖度要大于血虚。所有使用了茯苓的医案中常见辨证病性为痰、湿、气滞。其中所有辨证病性为痰的医案中,有71.11%都用了茯苓;辨证病性为气滞+湿+痰的医案中,有88.24%的都用了茯苓;辨证病性为气滞十痰的医案中,有80.95%都用了茯苓。对比可见,茯苓对病性气滞+湿+痰的依赖度大于病性痰及气滞+痰。所有用药有白芍的医案中常见辨证病性为血虚、气滞。其中所有辨证病性为血虚的医案中,有67.37%都用了白芍;辨证病性为气滞+血虚的医案中,有76.19%都用了白芍。对比可见,白芍对病性气滞+血虚的依赖度大于血虚;且将此条与熟地黄条对比发现,白芍对血虚的依赖度要大于熟地黄。所有用药有川芎的医案中常见辨证病性为血瘀、气滞、阳虚。其中所有辨证病性为血瘀的医案中,有51.11%都用了川芎;辨证病性为气滞+血瘀+阳虚的医案中,有70.59%都用了川芎。对比可见,川芎对病性气滞+血瘀+阳虚的依赖度大于血瘀。所有用药有黄芪的医案中常见辨证病性为气虚、血瘀。其中所有辨证病性为气虚+血瘀的医案中,多数都用了黄芪(71.88%)。所有用药有香附的医案中常见辨证病性为气滞。其中所有辨证病性为气滞医案中,有一半以上都用了香附(57.2%)。所有用药有党参的医案中常见辨证病性为气虚、阳虚。其中所有辨证病性为气虚+阳虚的医案中,有53.39%的医案都用了党参。3.不孕症症状与中药关联分析所有用药有桃仁的医案中常见症状为经色暗、舌黯、舌有瘀斑、苔薄、脉细。其中所有出现舌有瘀斑症状的医案中,有50%都用了桃仁;所有出现经色暗+苔薄+舌有瘀斑症状的医案中,有72.73%都用了桃仁。对比可见,桃仁对症状经色暗+苔薄+舌有瘀斑的依赖度大于舌有瘀斑。所有药有黄芪的医案中常见症状为脉细、舌淡、神疲乏力。所有出现脉细十神疲乏力症状的医案中,有50.72%用了黄芪;所有出现舌淡+神疲乏力症状的医案中,有52.7%都用了黄芪。所有药有茯苓的医案中常见症状为经量少、形体肥胖、月经后期。所有同时出现上述三个症状的医案中,有80%都用了茯苓。所有药有柴胡的医案中常见症状为经量少、经色暗、经血夹块、经前乳胀、脉弦。所有出现经前乳胀的医案中,55.83%都用了柴胡;所有出现经量少+经前乳胀+经色暗症状的医案中,有66.15%都用了柴胡;所有出现经前乳胀+脉弦症状的医案中,有67.33%都用了柴胡。所有药有白术的医案中常见症状为经量少、纳差、舌淡。所有出现经色淡+纳差症状的医案中,有90.48%都用了白术;所有出现纳差症状的医案中,有69.7%都用了白术。所有药有白术的医案中常见症状为经量少、经色淡、纳差、舌淡。医案中出现经色淡+纳差时,有90.48%的医案都用了白术;出现经量少+纳差+舌淡时,有84%的医案都用了白术,出现纳差时,有69.7%的医案都用了白术。对比可见,白术对症状经色淡+纳差的依赖度大于纳差和经量少+纳差+舌淡。4.不孕症中药与症状关联分析所有出现形体肥胖的的医案常用中药为苍术、茯苓。其中所有使用了苍术+茯苓的医案中,81.82%都用于治疗形体肥胖。所有出现舌黯症状的医案多数都用了活血化瘀药,如桃仁、川芎、三棱、莪术、延胡索等。根据置信度对比可见,舌黯对莪术+桃仁、三棱+桃仁、川芎+桃仁+延胡索的依赖度均较高(均大于90%)。所有出现舌淡的医案几乎全部都用了白芍+党参+熟地黄(96.88%)。所有出现脉弦的医案多数都用了柴胡、柴胡+白芍、柴胡+香附(61.59%、66.33%、68.89%),根据置信度对比可见,脉弦对柴胡+香附依赖度大于柴胡及白芍+柴胡。所有出现经期腹痛的医案常用中药为当归、蒲黄、五灵脂。其中所有使用了蒲黄+五灵脂的医案中,有90.32%都用于治疗经期腹痛;使用了当归+蒲黄+五灵脂的医案中,95.65%的都用于治疗经期腹痛,经对比发现,经期腹痛对当归+蒲黄+五灵脂、蒲黄+五灵脂的依赖度均较高(均大于90%),但当归+蒲黄+五灵脂稍高。所有出现经前乳胀症状的医案常用中药为白术、柴胡、香附、白芍、当归。其中所有使用了柴胡的医案中,60.26%用于治疗经前乳胀;所有使用了柴胡+香附的医案中,70%用于治疗经前乳胀;所有使用了白术+柴胡+香附的医案中,85.29%用于治疗经前乳胀。对比可见,经前乳胀对白术+柴胡+香附的依赖度大于柴胡及柴胡+香附。5.挖掘结果与中药传统理论知识比对,发现如下新观点:当归+菟丝子=>肾、肾+脾=>白术、肾+脾=>党参、白术+柴胡+香附=>肝、肝+脾=>白术、肝+脾=>茯苓、脾=>当归、党参=>阳虚,气虚+阳虚=>党参、当归+党参=>气虚、当归+黄芪=>气虚、白芍+白术+党参+黄芪=>气虚、气虚+阳虚=>菟丝子、气虚+血虚=>熟地黄、白芍+白术+柴胡+香附=>气滞、气滞+痰=>茯苓、气滞+湿+痰=>茯苓。结论:通过对选取的504则当代医家治疗不孕症的医案进行统计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多数都是临床常用或者是既存的传统知识和理论,反推证明应用数据挖掘进行医案分析是有效的。可通过对中药与证素、证素与中药、中药与症状、症状与中药的数据挖掘得出的高频药物组来总结分析不孕症常用中药的配伍应用关系,并通过以方测证,反推当代医家治疗不孕症时的常见辨证。经过关联规则分析,使得出的证素与中药之间、症状与中药之间的组合关系可以用定量的数理关系来表示,将“症-证-药”相连接,使挖掘结果可供临床处方参考。另外,挖掘结果与中药传统理论知识比对,发现了不少新观点,有些甚至可用于临床参考,说明数据挖掘方法对于中医文献医案的规范化处理和理解是非常可行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