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镇域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效率是新型城镇化关注的重要议题,以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但区域发展差异显著的江苏省为例,抽取一定样本的乡镇,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多元回归模型、相关性分析、数据包络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江苏省109抽样乡镇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效率,旨在丰富学界关于镇域发展驱动机制与效率的量化研究,为新时期推动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学支撑。主要结论如下:(1)镇域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发展高水平和低水平镇域大致呈“二八分布”,低水平镇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准则层得分较低,高水平镇域的镇区规模与建设水平准则层得分较低,不同发展类型镇域滞后因素不同。工业化、区位条件、市场力、发展条件是江苏省109乡镇的主要影响因素;公共财政支出、工业企业发展活力、农业劳动力(负向影响)是非苏北地区镇的主要影响因素;工业企业数量、市场投资水平、工业企业发展活力是苏北地区乡镇的主要影响因素。(2)镇域经济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关联性较强,不同类型乡镇差异显著。所处经济区域越发达、常住人口规模越多、镇区规模越大,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得分越高,不同发展类型重点镇>一般镇>乡,不同产业类型工业主导型>商旅服务型>均衡发展型>农业主导型。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随人口规模增加的规律是大致呈线性增长,随镇区规模扩张的规律是可能存在倒U型增长。总体来讲,常住人口多、全国重点镇、二三产业主导的镇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相关性最高。(3)镇域经济发展效率普遍不高,不同类型乡镇存在差异。总体来讲,所处经济区域发达、常住人口较多、重点镇、二三产业主导的镇域经济发展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较高;而所处经济区域发达、常住人口较少、镇区面积较小、乡和一般镇、一二产业主导的镇域技术效率较高。大约80%的镇域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即可以通过加大资源的投入而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约有20%的镇域存在土地投入冗余,需要控制城镇建成区面积的无序扩张;约有5%的镇域存在人力投入和资本投入冗余,需要控制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数和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无效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