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阻抗模裕度指标的电压稳定约束下的最优潮流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love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也不断增大。然而,受建设成本和环境的限制,电力系统正向大电网、高电压、远距离发展,这致使电网结构相对薄弱,发电储备相对不足。此外,由于电力市场化,电力公司为了追求更大的效益,电力系统常常运行在重负荷条件下。这些因素使得电力系统的运行日益接近其稳定极限,大大增加了电压失稳的可能性。因此,很有必要在传统最优潮流(optimal power flow,OPF)中考虑电压稳定约束问题。目前对电压稳定约束的最优潮流(VSC-OPF)问题的研究主要区别是在电压稳定评估(voltage stability assessment,VSA)指标上的不同,此外在构建VSC-OPF时往往采用恒功率负荷模型,较少考虑影响电压稳定评估的负荷静态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计及静态电压负荷特性的阻抗模裕度指标(load impedance modulus margin,LIMM)计算方法,并将该指标考虑到传统最优潮流中,从而构建一种新的VSC-OPF方式。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学术成果包括:1)本文首次将阻抗模裕度指标作为电压稳定约束引入到传统最优潮流中,构建了计及电压稳定约束的最优潮流(LIMM-OPF)。此外,为了更好地将该指标与最优潮流相结合,对指标做了相应地改进。为了验证该VSC-OPF的有效性,将用L指标和潮流雅克比矩阵最小奇异值指标(minimum singular value,MSV)分别构建的电压稳定约束的最优潮流(L-OPF和MSV-OPF)和它进行对比,然后在标准测试系统中对上述VSC-OPF的优化结果做了分析,并比较讨论了 LIMM-OPF的性能。该方法能提高重负荷下系统的电压稳定水平,同时可以减小一定的有功网损和发电机组无功出力,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阻抗模裕度指标的实用性范围。2)以单机无穷大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连续潮流法绘制了 PV曲线,分析了四种静态负荷模型(恒电流负荷模型、恒阻抗负荷模型、恒功率负荷模型和ZIP负荷模型)对电压稳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及ZIP负荷静态电压特性的LIMM指标计算方法,并以该方法构建了考虑ZIP负荷模型的VSC-OPF。为了分析上述该VSC-OPF的特性,将它与传统OPF对比研究,在IEEE 30节点系统的仿真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此外,利用IEEE 30节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讨论了不同静态负荷模型对LIMM-OPF的影响。最后,为了分析ZIP负荷模型参数误差对LIMM-OPF影响,比较了不同ZIP模型参数下的LIMM-OPF优化结果。仿真证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贺兰山东麓葡萄果实品质,本试验以’北红’和 ’赤霞珠’葡萄为材料,采用HPLC法测定了 17种单体酚类物质的含量,并结合转录组测序研究不同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S-诱抗
目的检测济宁市环北湖湾生态新区地表水中重金属含量,并完善其检测方法。方法采得水样经前处理后,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重金属离子含量。结果北湖区26个采样点地表水中铁、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三腔喂养管联合管状胃对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年龄≥65岁食管癌患者588例。按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三腔喂养管联合
彝文在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区均有分布,这些区域都是民族古文字比较丰富的地区。关于彝文的起源问题至今仍是一个迷。探讨彝文与这些地区的民族古文字之间的关系可以促
目的 分析对突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就诊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02―2018-1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0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依据发病至急救时间分为A组(n=35)
用活性炭脱除低浓度的硫化氢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归纳了反应机理,总结了活性炭孔道结构、湿度、改性剂以及原料气组分、活性炭表面
目的:对慢性结肠炎临床治疗中补脾益肠丸的辅助疗效加以探讨。方法:选取2014-09~2015-11我院收治的慢性结肠炎患者68例,将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柳氮磺吡
为敲除与PVY侵染相关的eIF4E-6基因,建立烟草PVY抗性定向改良技术体系。本研究构建了2个特异靶向eIF4E-6基因的CRISPR-Cas9载体g1和g2,经烟草转化、转化子PCR检测、靶序列测
在往复弯曲过程中,试件上任意质点均发生循环拉压加载变形。试件经历一个往复弯曲变形过程,各质点就经历一个循环拉压加载周次。本文采用不同预应变、不同应变幅值条件下的循
无人会无原因而行动。原因理论源远流长,从罗马法时代起就已是民法理论体系之核心概念之一。然而,随着法国民法学与德国民法学对原因理论的改造,原因理论逐渐从"前台"走向"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