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谐波和波束混叠理论的非线性超声检测技术研究

来源 :中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ffee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材料设计和工艺技术的发展,金属材料及其粘接结构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机械制造等领域。然而受其形成工艺和工作环境的影响,金属材料及其粘接结构容易出现多种早期力学性能退化的缺陷。非线性超声检测技术以其较高的检测灵敏度被应用于材料微观结构和界面粘接强度的检测中。但该技术在机理分析、试验方法研究、信号处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于金属及其粘接结构特性的有效评价以及对非线性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基于谐波理论对钢-钢粘接结构的界面粘接强度进行了检测,基于波束混叠理论检测了钢和LY12铝合金的非线性空间分布,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首先,针对本文检测对象的特征,结合工程实用前景以及两种检测方法的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选择有限幅度法检测界面粘接强度,选取非共线波束混叠法对材料微观结构进行检测。其次,分析了超声波在粘接界面中的非线性产生过程,建立起界面粘接强度与超声非线性效应间的联系。基于Ritec SNAP非线性超声检测系统,测量了试件在不同激励电压下的非线性参数A3/(A1A2),结果表明A3/(A1A2)与试件粘接强度存在单调关系。最后,搭建了非共线波束混叠超声检测平台,比较了钢和LY12铝合金的非共线非线性响应,对具有明显非共线非线性响应的LY12铝合金的非线性空间分布做了进一步研究,采用小波包分解技术对含有噪声的混叠波信号进行了降噪处理。结果表明:(1)LY12铝合金样块比钢样块具有更强烈的非线性响应;(2)小波包分解技术能够有效滤除混叠波中的噪声;(3)非共线波束混叠法具有检测材料内部均匀性的能力。
其他文献
TETRA数字集群通信标准是目前国际上主流的数字集群标准,也是我国数字集群通信的通用标准之一。TETRA系统是欧洲通信标准协会(ETSI)为了满足欧洲各国的专业部门对移动通信的
图像配准技术的研究是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最困难也最重要的课题之一。目前,广泛应用在视频压缩、图像复原、医学图像分析等多个领域,是图像数据层融合技术中首要解
在捷联惯性导航系统(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SINS)和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组成的SINS/GPS组合导航系统中,存在系统误差模型、伪距观测方程等非线
智能视觉监控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它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通过分析摄像机拍摄的视频序列对监控场景中的运动目标进行检测、跟踪和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对目标
本文通过分析数据传输控制系统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结合无线电测向站系统的实际需要,主要研究了数据传输控制单元在无线电测向站中的应用,设计并实现了基于FPGA的高效率、低冗余的
基于视频的车辆检测与跟踪技术属于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的研究范畴,许多学者花费了很大的心力对其做了深入的研究。由于基于视频的检测与跟踪技术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等优点,
近年来人们对无线通信业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对无线通信速率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然而现有的静态的频谱分配机制使得空间中存在许多空闲的无线频谱,这是资源的浪费。智能的寻找和
Web2.0时代改变了互联网,互联网用户的交互行为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非结构化数据,存储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数据中心中。每个数据中心拥有数量庞大的服务器,基于备份和读取性能的
基于交通视频的车辆检测和车辆跟踪是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监控中动态目标的流量统计、行为分析中的基础。本文主要研究交通视频监控中的运动目标检测和目标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