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学习困难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原因的基础上,对其特征进行了归类,并提出了学困生转化的对策。以期为初中学生的学习和初中生物教学找到适宜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已有的研究对于“学困生”的类型和成因分析比较到位。学困生的成因较复杂,有家庭、社会、学校、个人等诸方面的原因。根据学困生的成因,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我尝试着大致把学困生分为以下六种类型:一是学习目的不明,思想散漫或心理疾患造成的心理障碍型;二是自控力差,坏习惯多的意志薄弱型;三是身体有病,不能正常学习,即使学习但事倍功半的身体病态型;四是知识链脱节,形成断层的知识断层型;五是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干扰造成的环境困惑型;六是智商欠缺的智力低下型。本文提出了“愉快教育”、“兴趣教学”、“赏识教育”和“分层教学”四个对策。在确定“学困生”的教学要求时不能急于求成和“一刀切”。应分清轻重缓急、区别对待,可以采取减缓坡度增加台阶,小步子前进的策略,使“学困生”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逐步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当“学困生”的转变出现反复时,教育者不能急躁、气馁,应找出反复的原因,“教不厌,诲不倦”坚持面授教学方法,同时还应做好深入细致的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和帮助,教育学生学会评价,不要歧视学困生,提倡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发挥集体的力量,促进学困生进步。夸美纽斯认为:“求知和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身上激发起来”。一旦激发起来,就要防止逆向转化,所以必须持之以恒,对于出现的漏洞给予坚决的堵死,毫不松懈,长期以来,“学困生”的潜力得以发挥,兴趣愈来愈高,成绩就不断提高。转化学困生永远是一个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师个人价值所面临的双层难题。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在转化方法上要因人而异,加以分析,讲究方法,因材施教,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只要工作做得细致、扎实,使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得到及时解决,通过各方面工作,掌握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时调整转化学困生的方法,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学困生也会转变成优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