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灯谜不仅是《红楼梦》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铺陈故事情节,预示人物命运、展现人物形象和反映时代文化、精神生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灯谜翻译研究是《红楼梦》译本翻译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乔治·莱考夫和马可·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实现了隐喻的认知转向,由此隐喻的认知功能得以凸显。同时隐喻是灯谜的一种重要的生成机制,灯谜是一种典型的隐喻性文本。因此,概念隐喻理论与灯谜在一定程度上相契合,为《红楼梦》中灯谜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基于概念隐喻理论,本文以杨宪益译本和霍克斯译本为例,对两个译本中10个灯谜的翻译进行描述性对比研究,通过解读原文本中灯谜的隐喻意义及其认知功能,试图探讨两个英译本中灯谜的翻译分别有哪些特点以及两位译者在灯谜英译过程中是否准确传达了原文本中灯谜的认知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灯谜翻译过程中,由于受到汉英文化差异和上下文语境等因素的限制,两位译者在英译灯谜时往往有隐喻意象缺失或者隐喻意义传达欠佳的现象发生。因此,译文并没有完全准确地传达出原文本中灯谜的隐喻认知功能。相对而言,杨译本比霍译本对灯谜的认知功能传达更成功一些。第二,由于各个国家在地理环境,文化起源,思维方式以及民族习惯等各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与特征也各不相同,这使得灯谜这种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文化现象变得不可传译。然而在文化趋同过程中,要将灯谜这种文化现象传达给英语读者,需要找到谜语英译的最佳途径。因此,对于原文本中有些灯谜的翻译,音译加注,意译加注或者直译加注是极其必要的。如果译者通过直译加注,音译加注或者意译加注的翻译方法处理灯谜,灯谜的文化内涵和认知功能必定得到一定程度的再现。总之,这一研究希望能够促进《红楼梦》翻译研究的多样化和深入化,并对其他文学作品中灯谜的翻译研究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