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构建的“拟态”体育环境研究

被引量 : 20次 | 上传用户:cuilu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拟态环境”一词自1922年由美国的沃尔特·李普曼在其《舆论学》一书中提出后,逐渐成为了传播学的重要术语。现代体育与发达的大众传媒携手,形成了丰富的信息空间,但体育活动本身的存在形态已被大众传媒改变。媒介体育以图像、音响、文字、色彩等系统符号作为形式构建出了一个基于现实体育基础上的“拟态环境”,本论文将之称为“拟态”体育环境。根据“拟态环境”理论,媒体展示给我们的体育“现实”只是相对真实。人们关于体育的观点与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媒介体育中描绘的形象和信息塑造的。通过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大众传媒构建“拟态”体育环境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把关”的过程,“把关”行为受到几个层面价值观的制约:其一,政治层面上意识形态的制约;其二,经济层面上“受众市场观念”的制约;其三,传者层面上新闻价值观念的制约。2、大众传媒为我们构建的“拟态”体育环境具有符号性、超真实性、跨文化性、符号意义的特点。3、体育传媒娱乐化的倾向与当今消费主义的社会大背景紧密相连。大众传媒与市场的结合,必然地形成了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以及被动的文化行为。论文认为,消费主义搭上全球化的列车登陆中国,中国的体育传媒出现消费主义倾向,这是目前“拟态”体育环境最显著的表现。体育越来越成为一种娱乐体验,它被大众传媒盛大地包装、推广、展现,在文化工业流水线上成为一种商业产品、流行文化。4、大众传媒在构建“拟态”体育环境的时候,主要存在着六种问题:信息倾斜、女性歧视、信息污染、新闻策划与新闻炒作倾向、娱乐化商业化倾向导致了“拟态”体育环境与现实体育环境的疏远与背离;全球信息传播系统带来的全球化趋势对“拟态”体育环境构建也有深刻影响。5、大众传媒延展了人们对外部体育信息的获取速度和范围,但是“拟态”体育环境的存在对于受众对信息的把握也具有负面效应,体现为两点,一是对体育精神的偏离,体育的“原生态”和传统功能价值定位发生了嬗变;二是构筑了体育文化直接交流的屏障。我们自认为同现实环境保持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而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在同虚拟的符号——媒介环境打交道。6、关于如何提高“拟态”体育环境的现实真度性,就受众来说,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获得更多的解读控制权;就传播者而言,应促进“拟态”体育环境的整体优化。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事故率一直居高不下,但由于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历来“重赔偿”、“轻康复”,工伤职业康复制度化滞后,造成广大工伤职工丧失了康复机会,并因此无法重返社
教师的教学总是伴有一些偶发、随机事件,如何创造性地处理这些意外事件便对教师提出了教学机智方面的要求。事实上,教学机智是优质教学的内在需要,它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中创
<正> 管理的目的,在于求工作之有效。用系统论的观点来说,管理的目标在于:把管理系统中诸因素的功能统一起来,从总体上予以放大,使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但是,系统
会计准则对会计实务具有规范与约束的作用。在会计信息产生的过程中,会计准则是信息加工与揭示的具体标准,会计准则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影响着会计信息使用
公正地适用刑罚离不开被害人的司法参与,刑事司法的维持也有赖于被害人的合作。在英美法系国家,量刑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程序,被害人能够通过一定的形式如被害人影响陈述参与量
分析了当前B2B企业信用评估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以网下认证与网上评估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企业信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了企业信用评估模型,为B2B企业进行全面、有效的信用评估提
交通状态判别是城市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基础,它不仅能够为道路使用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共享,而且能够有效的满足交通管理控制等各方面的数据需求。论文对广泛应用的各种交通数据采
移动IP(MIP)能够维持移动节点移动时与互联网的连接不中断。然而所有的移动IP协议都是以移动节点为中心的,切换相关的决策多数情况下仅由移动节点自己作出。其他的IP移动性管
<正>2016年5月21日至22日,由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电影艺术》杂志社、重庆市电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2016重庆电影论坛"电影与国家:历史、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
我国染整行业中的染液组分浓度测控一直采用人工手动方式,无法保证其实时性与可靠性。本课题立足于采用电气控制新技术对染整过程中的染液组分浓度进行在线检测、控制和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