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信息跳变系统自适应策略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22次 | 上传用户:ggqllm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人们极大地享受Internet带来的便捷服务。但当各种主机连入Internet之际,也同时成为潜在的被攻击对象。攻击者往往通过截获、篡改、欺骗、会话劫持、发动拒绝服务等手段来获取有用信息甚至干扰和破坏正常的网络通信。其中最具毁灭性也是最难防御的攻击形式就是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攻击者几乎能够使用任何类型的数据包发起DDoS攻击。端信息跳变技术是跳频思想在网络防御中的典型应用,它是一种主动式网络防御技术。固定策略下的简单匀速端信息跳变系统对传统的大规模网络攻击具有良好的防御效果,但随着网络攻击技术的发展,目前攻击者在发起有效攻击前往往先进行扫描和踩点,利用所获取的信息帮助进行目标定位,缩窄攻击范围。现有的简单匀速跳变策略无法抵御敌手的跟随攻击和有指导的半盲攻击,其服务性及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对端信息跳变攻防模型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自适应技术与端信息跳变技术相结合,提出自适应端信息跳变策略,在原有跳变系统中增加攻击检测、反馈传输和自适应控制模块,通过对各跳变节点上受攻击情况进行实时评估,指导下一跳方案,探讨如何根据网络通信情况及节点受攻击情况自动调整跳变相关参数,既保持良好的服务性,又保证较高的安全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端信息跳变形式化描述与分析。对端信息跳变技术进行严格的形式化描述,给出相关定义,为该技术建立系统模型,并分别从跳变协同情况、跳变项的选择、伪随机序列、同步策略、同步信息的传递方式、跳变策略、服务切换技术等方面全面总结和分析端信息跳变所涉及的核心技术。2.端信息跳变系统攻防对抗模型研究。对端信息跳变服务下的攻防对抗模型进行数学描述,给出直接攻击、跟随攻击、半盲攻击的定义。分别对直接攻击下的数据包发送成功率、跟随攻击下的服务切换代价,以及盲攻击下的数据包发送成功率等重要数据进行推导。并以此为基础讨论端信息跳变系统的服务性和抗攻击性的影响因素,探讨攻防双方的最优策略。3.端信息跳变自适应策略研究。分析固定策略下的简单匀速跳变的缺点,讨论如何解决简单匀速跳变无法躲避敌手跟随攻击和半盲攻击的问题。将自适应技术与端信息跳变技术相结合,提出了端信息跳变系统下的自适应策略,对自适应跳变策略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分别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提出了时间自适应策略和空间自适应策略,并给出时空混合自适应策略,解决了诸如攻击的实时发现、攻击类型的判断、控制中心的策略调整等难题。实验数据表明,应用了自适应策略的端信息跳变系统,其抗攻击性能大大提高,同时又保证了良好的可用性与服务性。4.端信息跳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端信息跳变主动防御策略的实现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新的跳代理技术,该技术相比现有的服务迁移技术具有实现简单、跳变代价小、可扩展性高等优点。利用跳代理技术将端信息跳变策略部署在原型系统之上,对原型系统进行各种攻击实验,实验数据证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及其有效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网络与信息安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网络攻防的对抗已经升级为信息战的范畴。然而,防火墙、入侵检测等传统防护手段本质上属于消极的被动式防御,不能满足现代网络攻防
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新型室内地毯和地板清洁机器人,它具有污物探测功能,可根据房间地面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重点的清洁。
读罢中国建材杂志社秦春雨随中国国际签约代表团赴沙特采访见闻《沙特七日行》(《中国建材》杂志2006年第一期),得知中国与沙特签订5.8亿美元水泥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用秦春雨的话说
作为西方经典的民间童话故事,“睡美人”的故事在其跨时空、跨地域的流传和演变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研究价值.选取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文
作为国家干预劳动关系的形式之一,劳动监察为劳动者提供了对抗雇主劳动违法行为的有力工具。由于我国劳动监察制度起步较晚,目前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应该通过相应制度的完善加以改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逐渐成为一个潜在的巨大问题。过去几年中,僵尸网络是互联网上发起攻击最常用的手段,已成为网络安全专业人员所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僵尸网络
目的研究CYP2C19(cytochromeP4502C19)基因多态性对以埃索美拉唑为基础三联1周疗法的Hp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01例Hp阳性的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分成2组,分别进入埃索关拉
<正> 叶德运同志: 你来信问:“犹太教、天主教、基督教是不是同一种宗教?它们之间有区别吗?”对你所提问题,现简复如下: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基督教和犹太教不是同一
本文介绍了青岛市广播电视台在推进媒体结构调整和全面转型进程中,打破广播电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组织框架,构建新型生产业务流程,打造全渠道深度融合生产平台,实现广播电
近年来,随着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普适计算和移动计算平台的发展,对多点接收的组播通信需求日益增加。覆盖网络是在物理网络上构建的虚拟逻辑网络,它使用分布式散列函数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