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图像变换及其在地质体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ing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今的油气藏勘探中,对储层的准确识别和精确刻画是勘探和开发中非常的重要过程。河道砂体作为油气的优质储层,由于其地震资料分辨率低、结构复杂等因素的限制,对其进行精准地识别描述变得非常困难。本文采用了三维可控图像变换的方法,用于三维地震中河道砂体的识别与检测。河道砂体地震记录中除了反射波,还蕴含不连续地质体产生的丰富的不同尺度不同方向的绕射信息,本文选用了可控金字塔的图像变换方法进行准确识别和精细刻画。该方法在不同尺度图像金字塔的基础上,将各层通过方向滤波器分解成该尺度下不同方向的子带信息,然后通过维度属性分析进行方向估计找到优势方向重构该层信息,最后将处理后的各层进行图像金字塔的重构。运用该方法能提高地下多尺度多方向地质体的识别能力,并能够细致完整地展示出相应的地质特征。同时能为三维地震相表征、构造解释、储层预测提供有力的依据。三维方向可控图像变换在进行方向估计时,为了突出有效信息去除其他无关信息采用了线性控制与阈值约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地质体的连续性以及有去除部分噪音信息作用。本文在理论模型验算的基础上将该算法用于实际地震资料,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不透水面是城市区域的重要特征,被定义为一种水不能通过它渗透到地表下层面的人工地貌特征,已成为评价城市化发展强度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及时、精确地评估区域不透水面覆盖率对于监测城市扩张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遥感技术由于具有效率高、覆盖面积广、成本低等优势,为不透水面制图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目前,中低分辨率光学遥感影
为实现长输天然气管道系统的高效、节能运行,各管输公司均在探索优化运行的方式方法,在保障管道安全、可靠输送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以燃料气费、电费为主的自耗成本。本文提出了低温运行这一优化运行的新设想,即尽可能实现在不改造站场工艺的前提下,通过工艺气降温,实现同等输量下的节能运行;并通过理论分析、模拟仿真和实际试验的方法证明低温运行的效果。理论方面,首先从压缩功和管道压降公式的角度定性地提出低温运行模式
结构加工设计是油气工程装备建造阶段中一个首要的施工设计环节,它从根源上对建造项目的工期、质量和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不同工程项目的结构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目前行业内缺乏统一的系统性的结构加工设计指导方法。为了提高管廊模块的结构加工设计效率和质量,本课题以Yamal LNG项目FWP5包为研究案例,以期创建一套系统有效的加工设计方法,从技术上保证本项目的工期,并为未来项目的结构加工设计提供借鉴。
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西部是我国中西部的一个典型叠合盆地油气聚集区。其中西北缘更是盆地油气最富集的区带,不仅有常规原油,也有大量稠油,轻质油和天然气分布。多种类型油气藏的存在揭示了油气成藏与分布规律的复杂性,也导致了前人对该地油气来源存在诸多争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油气源的对比,目的是在查明研究区烃源岩生烃能力的基础上,明确研究区内油气藏与哪(几)套烃源岩存在成因关系,为区域油气勘探和地质研究提供参考
为了揭示压力结构类型与油气分布样式的本质关系,预测油气分布,以沾化凹陷为例,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分析测试等资料,在地层流体压力精细预测的基础上,划分压力结构类型,分析超压成因、流体释放等对压力结构的影响,结合油气分布差异,明确压力结构与油气分布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沾化凹陷超压发育,纵向上存在沙一段、沙三段和沙四段三套超压层系。根据压力过渡带特征,划分为渐变型压力结构和突变型压力结构;根据压力曲线
吉木萨尔凹陷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二叠系芦草沟组是其重要的致密油产层。研究表明,芦草沟组为一套低泥质含量、以凝灰质与碳酸盐岩为主的陆相湖盆混积岩,火山灰在其中普遍发育,并在上、下“甜点段”富集。本文通过镜下观察、生物标志物、元素特征及碳氧同位素分析,探讨了芦草沟组火山灰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并总结了有机质富集的模式。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为一套广覆式厚层烃源岩,TOC均值达3.51%,为一套好烃源岩,有
科普资源是国家向社会提供的具有公共性以及公益性的产品,其作为科普工作的基础和工具,是令全社会科普素质得到有效提升的重要保障。科普资源共享是一项跨区域、跨部门、跨学科、跨系统的综合性复杂工程,是科普工作中的基础环节与突破环节,是科普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中需要重点突破的课题。东营作为一座年轻城市,科普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起步较晚,在政策的激励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之下,近年来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与国内外科普资源
本文以沉积岩石学、沉积地球化学理论作为指导,以前人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测录井资料、岩心资料、薄片等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研究区的九处露头剖面的实地野外地质考察及四口重点井的岩心观察,了解研究区的具体岩石学特征,及其所能反映出的相应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取得总计248块新鲜岩样。随后通过精确的分析测试,获得岩石样品中所含具体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并在前人已取得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比,寻找出具有代
在地球物理勘探处理和解释过程中,速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对于地下介质的构造描述和储层油藏预测都尤为重要。地表和地下双复杂构造的参数反演与建模是地震数据处理的难点内容之一。初至波走时层析对于速度纵横向变化严重的近地表地区有很好的适应性,是近地表建模的主要手段之一。但随着勘探难度的增加和精度要求的提高,初至波走时层析反演的精度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勘探要求。全波形反演可以精确的获得地下介质的速度、密度
塔轮油线是一条穿越沙漠的长距离、大落差、大温差输油管道,1996年建成投产以来曾发生多起因严重内腐蚀而爆管的重大事故,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与经济损失。为此,寻求该输油管线的内腐蚀根源及防腐对策是当务之急。针对塔轮管线穿孔泄漏与失效爆管的严重腐蚀问题,以塔轮输油管道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先进实验手段与方法,测试分析塔轮管线油水样的基本组成及性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