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火山灰对烃源岩有机质富集的影响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h_l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木萨尔凹陷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二叠系芦草沟组是其重要的致密油产层。研究表明,芦草沟组为一套低泥质含量、以凝灰质与碳酸盐岩为主的陆相湖盆混积岩,火山灰在其中普遍发育,并在上、下“甜点段”富集。本文通过镜下观察、生物标志物、元素特征及碳氧同位素分析,探讨了芦草沟组火山灰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并总结了有机质富集的模式。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为一套广覆式厚层烃源岩,TOC均值达3.51%,为一套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为主,热演化已进入成熟阶段。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底部以及“下甜点体”层段富集Sr、U、β胡萝卜烷,Pr/Ph小于1,铕负异常,为半咸水-咸水、还原环境沉积;“甜点段”间下部以及“上甜点段”Sr含量、伽马蜡烷含量、碳酸盐岩氧同位素、β胡萝卜烷含量均较高,Pr/Ph较低,整体上为半咸水、半氧化-半还原沉积;“甜点段”间上部Sr含量最低,Pr/Ph局部大于2,β胡萝卜烷含量极低,为局部淡水氧化沉积的半咸水、半氧化-半还原沉积。火山灰普遍发育对芦草沟组沉积期古生产力有显著提高,不含火山灰层段有机质富集程度以及古生产力均低于火山灰发育层段。藻类勃发是火山灰促进有机质富集关键,凝灰质岩当中有机质较为富集,且藻类勃发现象频繁。火山灰富集层段古生产力并未明显高于少量火山灰发育段,火山灰的沉积与古生产力的提高并非为简单线性关系。“下甜点段”及底部火山灰的大量输入为缺氧环境下硫酸盐还原菌降解有机质提供了物质保障,大量有机质被降解,另外该层段火山灰还造成了环境恶化,使得蓝藻在极端条件下得以勃发。在大量输入的情况下,火山灰提高了“上甜点段”沉积期古盐度。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烃源岩有机质富集模式包括“保存模式”以及“生产力模式”。芦草沟组“下甜点段”及底部发育期沉积环境为咸化还原湖盆,有大量火山灰输入,湖盆内生物生存压力较大,致使蓝藻勃发,同时有机质富集受到硫酸盐还原菌降解的控制。“下甜点段”以上层段为“生产力模式”,尽管古盐度与火山灰输入量有所波动,其基本处于半氧化-半还原环境,有机质富集受到古生产力的控制。
其他文献
近年来,伴随页岩油气在全球非常规油气领域中的成功勘探开发,页岩储层储集空间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页岩储层孔隙特征和孔隙垂向演化规律研究,能够为页岩储层储集性能探讨、页岩油气赋存状态及资源量评价、有利聚集层段(和优势储集相带)预测提供基础地质依据。因此,如何精确全息表征页岩储集空间结构特征并判断孔隙结构在成岩过程中的演化规律成为储层研究的关键问题。东营凹陷沙河街组页岩不仅是中国东部陆相盆地内优质的烃源岩
石炭-二叠系是大港探区重要的生烃层位,目前已在乌马营、歧口凹陷等地区发现油气藏,说明上古生界有良好的生烃潜力和勘探前景。但由于多期次构造运动,导致烃源岩分布、油气生成过程和油气资源潜力等仍存在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井下样品、测井和分析测试资料,结合探区的构造与沉积背景,评价和预测了烃源岩的特征与分布,总结划分出4种生烃过程类型,并利用生烃热模拟实验得到了烃源岩生烃强度,从而计算了9个评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分布明显受到断层和裂缝的控制,开展须家河组断层和裂缝与天然气成藏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利用岩心、单井、野外露头和三维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须家河组断层和裂缝与天然气成藏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主干剖面地震资料,按照切割层位将切割须家河组的高角度逆断层划分为Ⅰ类和Ⅱ类。Ⅰ类断层主要切割上二叠统至中侏罗统,仅发育于通南巴地区;Ⅱ类断层主要切割中三叠统至下侏罗统,在全区均
全波形反演(FWI)可以构建高分辨率的速度模型,它是根据叠前地震波场的运动学、动力学信息来重建地下速度结构,能够揭示复杂地质背景的结构和岩性细节信息。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时间、频率、拉普拉斯域实现全波形反演。从计算方法的角度来看,全波形反演的实现方法主要包括梯度引导法和牛顿法(高斯牛顿法)。但是在实际勘探数据处理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由于地下波场的复杂性,会导致反演问题的非线性性增强,在寻优的过程
国内稠油资源丰富,但受经济和技术的限制,中深层稠油开发面临诸多困难,优选适合于深层稠油的开发方式和开发技术政策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吉7井区二叠系梧桐沟组油藏具有探明储量大、油质稠、埋藏深度深、油藏渗透率相对低等特点。本文以吉7井区二叠系梧桐沟组油藏为例,为有效动用吉7井区二叠系梧桐沟组深层稠油油藏,从地层、构造特征、沉积相、储层特征、油藏类型、流体性质等方面对该油藏进行了分析解剖。基于吉7井区实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生态环境压力。不透水面是城市区域的重要特征,被定义为一种水不能通过它渗透到地表下层面的人工地貌特征,已成为评价城市化发展强度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及时、精确地评估区域不透水面覆盖率对于监测城市扩张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遥感技术由于具有效率高、覆盖面积广、成本低等优势,为不透水面制图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目前,中低分辨率光学遥感影
为实现长输天然气管道系统的高效、节能运行,各管输公司均在探索优化运行的方式方法,在保障管道安全、可靠输送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以燃料气费、电费为主的自耗成本。本文提出了低温运行这一优化运行的新设想,即尽可能实现在不改造站场工艺的前提下,通过工艺气降温,实现同等输量下的节能运行;并通过理论分析、模拟仿真和实际试验的方法证明低温运行的效果。理论方面,首先从压缩功和管道压降公式的角度定性地提出低温运行模式
结构加工设计是油气工程装备建造阶段中一个首要的施工设计环节,它从根源上对建造项目的工期、质量和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不同工程项目的结构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目前行业内缺乏统一的系统性的结构加工设计指导方法。为了提高管廊模块的结构加工设计效率和质量,本课题以Yamal LNG项目FWP5包为研究案例,以期创建一套系统有效的加工设计方法,从技术上保证本项目的工期,并为未来项目的结构加工设计提供借鉴。
准噶尔盆地中央坳陷西部是我国中西部的一个典型叠合盆地油气聚集区。其中西北缘更是盆地油气最富集的区带,不仅有常规原油,也有大量稠油,轻质油和天然气分布。多种类型油气藏的存在揭示了油气成藏与分布规律的复杂性,也导致了前人对该地油气来源存在诸多争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油气源的对比,目的是在查明研究区烃源岩生烃能力的基础上,明确研究区内油气藏与哪(几)套烃源岩存在成因关系,为区域油气勘探和地质研究提供参考
为了揭示压力结构类型与油气分布样式的本质关系,预测油气分布,以沾化凹陷为例,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分析测试等资料,在地层流体压力精细预测的基础上,划分压力结构类型,分析超压成因、流体释放等对压力结构的影响,结合油气分布差异,明确压力结构与油气分布的内在关系。研究表明,沾化凹陷超压发育,纵向上存在沙一段、沙三段和沙四段三套超压层系。根据压力过渡带特征,划分为渐变型压力结构和突变型压力结构;根据压力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