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作为人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各种语言中,与手相关的词汇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语义场,而手部动作动词是其中一个重要类别。由于与人类生活密切联系,很多手部动词成为了常用词。语义场将语义上相关的词汇结合在一起,有助于人们更好的认识和区分。而对英汉手部动词进行语义场的对比研究,找出二者存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可以加深对两种语言的理解。目前,对手部动词的研究,零星出现在对动词的研究中,而且多是针对某一个动词。或者是对手部动词进行古今的对比,而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手部动作动词所做的系统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文从语义场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常用手部动作动词语义场进行比较,以探讨两种语言手部动词语义场的异同点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思维和文化社会等原因。常用手部动词和例句来源于布朗语料库和现代汉语频率词典,本文截取了前三千个词,将其中出现的符合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和朗文当代英语词典)释义的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按照手部动作产生的效果和状态,将其分类。在基于传统的语义成分分析法上,本文将符淮青提出的词义成分-模式分析法运用到分析过程中,以更好的释义和区分英汉手部动词。通过对英汉手部动词语义场的对比,可以发现,英汉手部动词语义场可以划分为五个子语义场,而各子语义场又可继续分为更小的语义场;各个语义成分之间相互联系,处于一定的语义场中,彼此相互规定和制约;汉语表示手部动作的常用动词在数量上要比英语稍多,但是,英语手部动词承载的语义信息要比汉语丰富;汉语对手部动词的区分主要集中于工具,工具的状态以及受事格三个语义成分,而英语集中于动作的力度,速度和心理状态。也就是说,英汉手部动词所涵盖的语义成分不一致。对英汉两种语言在手部动词语义场上存在的这种异同进行分析,本文简要讨论了语言和思维文化之间的关系,认为产生异同的原因在于二者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思维方式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