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donin通过下调PCK2调控细胞能量代谢抑制胶质瘤生长的机制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p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胶质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仍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胶质母细胞瘤的愈后尤差。虽然手术方法、新辅助化疗方案的有关临床实验取得了一定进展,胶质母细胞瘤的中位生存期仍不足2年。并且做为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引起的肢体功能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以IDH1突变为代表的胶质瘤代谢方面的研究重新定义了胶质瘤的分子分类,IDH1突变的胶质瘤患者预后更好,充分说明了代谢途径在胶质瘤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寻找胶质瘤代谢相关靶点,并据此研制小分子靶向药物具有很好的前景和临床意义。Oridonin在包括胶质瘤的多种癌症中有抑癌作用,并且可以调控AMPK、mTor、RAS、HIF等分子及相应的信号通路,而这些分子均已被证实与能量代谢有着密切的联系。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Oridonin通过AMPK调节GLUT1及MCT1表达,继而影响葡萄糖摄入及代谢废物的排出,也说明Oridonin与能量代谢存在密切联系。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我们推测Oridonin可以通过调节细胞能量代谢影响胶质瘤的生长。因此本研究将验证Oridonin在胶质瘤中的作用,探讨其对能量代谢的影响,并筛选Oridonin作用代谢相关的酶,以寻找胶质瘤代谢治疗的靶点,并探索其机制,为寻找更高效的靶向胶质瘤能量代谢的小分子抑制剂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
  1.细胞体外实验检测Oridonin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1)通过CCK8梯度浓度测定初步了解Oridonin对胶质瘤细胞的有效浓度范围及IC50,以确定后续实验所用的药物浓度;
  2)应用RTCA、集落克隆实验评价梯度浓度Oridonin在体外培养环境下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3)Annexin及PI双染,流式测定Oridonin在体外培养环境下对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4)应用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测定Oridonin对胶质瘤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2.建立胶质瘤细胞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观察Oridonin对体内生长环境下胶质瘤细胞的影响;
  3.XF96seahorse生物能量分析仪检测梯度浓度Oridonin对胶质瘤细胞氧耗率及胞外酸化率的影响,分析其对有氧糖酵解及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调节作用;
  4.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筛选Oridonin作用后胶质瘤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得到Oridonin影响代谢相关通路的候选分子(PCK2),并WB验证。
  5.搜集TCGA及CGGA数据库PCK2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对愈后的影响,评价PCK2在胶质瘤中的临床意义及潜在的研究价值;
  6.细胞实验验证PCK2对胶质瘤的作用:
  1)构建shPCK2质粒,包被病毒,空白质粒为对照,转染胶质瘤细胞系,构建稳定低表达PCK2的胶质瘤细胞系,WB验证;
  2)RTCA、集落克隆实验、流式、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测定敲低PCK2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7.XF96seahorse能量代谢分析仪测定敲低PCK2对胶质瘤细胞氧化磷酸化及糖酵解能力的影响;
  8.流式检测敲低PCK2及Oridonin对胶质瘤细胞ROS的作用,WB检测PCK2敲低后对凋亡、自噬等指标的影响,探索Oridonin和PCK2作用的分子机制。
  结果:
  1.细胞体外实验:
  1)CCK8实验显示低于4μM的Oridonin对胶质瘤细胞系U251、U87无明显作用,64μM的Oridonin作用下对两种胶质瘤细胞系有明显毒性,对U251、U87的IC50分别为30.02μM、15.55μM;
  2)选择5、10、20μM浓度的Oridonin作用于胶质瘤细胞系U251、U87,DMSO做为对照,RTCA实验显示细胞增殖能力下降,集落克隆实验显示集落形成能力下降,Annexin及PI双染显示早期凋亡及晚期凋亡增加,细胞划痕实验显示划痕愈合能力下降,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穿过小室的细胞减少,并具有剂量依赖性;
  2.体内实验显示Oridonin抑制胶质瘤细胞U87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而对裸鼠的体重无明显影响;
  3.生物能量代谢检测显示Oridonin作用下U251及U87的基础氧耗率、ATP产生氧耗率降低,并且随浓度增高作用明显,20μM时对两种细胞ATP产生耗氧率降低尤其明显,达到50%左右;
  4.Oridonin作用下U251及U87的糖酵解产酸率降低,相比较U87糖酵解产酸率降低更明显;
  5.全转录组测序显示Oridonin作用下PCK2下降,并得到WB验证。KEGG聚类分析显示柠檬酸循环及丙酮酸代谢通路下调。WB结果显示Oridonin处理组凋亡指标BAX/BCL2升高,自噬指标LC3II升高,mTor信号受到抑制;
  6.MERAV、TCGA、CGGA、Gepia和HPA等多个数据库分析显示与正常脑组织比较,PCK2在胶质瘤中高表达,并且在高级别的胶质瘤中表达更高;
  7.基于TCGA、CGGA两个数据库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高PCK2表达患者的生存期较短,TCGA数据的COX分析显示PCK2是胶质瘤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高PCK2组的相对风险是低PCK2组的2.088倍,95%CI(1.353-3.222),P<0.001。不同IDH1突变状态患者的PCK2表达存在差异,IDH1野生型的患者PCK2表达更高,提示这两种参与葡萄糖代谢的酶可能存在内在联系;
  8.敲低PCK2的胶质瘤细胞U251及U87实时细胞活力及细胞划痕愈合能力下降,同时细胞耗氧率及胞外酸化率也较正常对照下降;
  9.敲低PCK2及Oridonin作用增加ROS生成,凋亡指标BAX/BCL2升高,自噬指标LC3II升高。
  结论:
  Oridonin通过影响细胞能量代谢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促进其凋亡。我们通过筛查及验证发现糖异生的关键酶PCK2是Oridonin靶点之一。Oridonin对胶质瘤细胞的作用与下调PCK2,继而影响细胞氧化磷酸化及糖酵解能力相关,其作用使细胞产生能量减少,ROS增多,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发细胞凋亡、自噬;PCK2具有成为优质胶质瘤生物学标记的潜力,靶向PCK2或可成为胶质瘤治疗的新策略。
其他文献
学位
目的:  内质网膜蛋白复合物3(EMC3),又称跨膜蛋白111(Transmembrane Protein111,TMEM111)、视动反应b(pob),是2009年发现的内质网膜蛋白复合物的一员。EMC3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生物界表达广泛,并且在生物内表达量丰富,其功能主要表现在维持细胞内蛋白质稳态上。EMC3在斑马鱼中影响感红视锥细胞的存活,在果蝇中影响视紫红质的生物合成。关于EMC3在哺乳动物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一、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模式动物的选择  目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是颅面部钝性损伤后视力丧失的常见原因。当前,对TON尚无有效治疗,原因之一是缺乏符合TON临床特点的大动物模型,为此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新治疗的研发。临床上,TON主要表现为视神经管内段视神经的损伤;同时,随着经鼻内窥镜手术的日臻成熟,可以利用手术开放视神经管前的蝶窦,对损伤视神经进行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光学相干断层结构扫描及光学相干断层血流扫描)对病理性近视的视网膜结构及血流进行成像及建立相关分析方法,并评价分析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  方法:本研究一共纳入30名受试者,其中正常对照组、单纯性高度近视组和病理性近视组各10人(正常对照组:年龄27±2岁,眼轴23.76±0.47mm;单纯性高度近视组:年龄27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基于自适应光学成像系统建立自动细胞计数的方法以及探究视网膜色素变性病人视锥细胞结构分布的特点  目的:应用自适应光学(Adaptive Optics,AO)成像系统,建立一种有效的自动测量视锥细胞密度的方法,探究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病人中视锥细胞结构的改变以及分布的特点。  方法:本研究实验一纳入正常受试者5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儿童近视进展过程中眼底血流及脉络膜厚度的变化  目的:观察分析儿童近视进展过程中眼底血流及脉络膜厚度(choroidal thickness,CT)的变化情况,并评估可能的影响因素。  方法:本实验为前瞻性观察性纵向研究,共纳入分析47名8-13周岁的低、中度近视儿童(男21名,女26名;平均年龄11.11±1.32岁,平均等效球镜度为-2.59±0.
学位
目的:在小鼠脊髓撞击伤中探究神经元内自噬流和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凋亡变化,并进一步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验证ROS导致神经元自噬流阻滞,加剧SCI后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凋亡;调控TFE3能修复神经元自噬流,从而抑制SCI后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凋亡;证明SCI后TFE3的活性受到AMPK-mTOR和AMPK-SKP2-CARM1信号通路的调控。  方法:应用脊髓打击器建立小鼠的撞击伤模型,SCI后1、3、7天取脊
学位
目的:  1.通过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探究pY-STAT3抑制剂和总STAT3抑制剂能否通过改善炎症反应和凝血失衡降低脓毒症小鼠死亡率,揭示pY-STAT3抑制剂对脓毒症小鼠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2.通过构建LPS诱导的脓毒症细胞模型,探究pY-STAT3抑制剂对LPS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阐明pY-STAT3抑制剂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和组织因子(TF)等促凝指标表达的影响和机制,
研究目的: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类型,被称为“癌中之王”,其起病隐匿,恶性度高,早期易转移,对传统放化疗不敏感,手术切除率低。由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复杂,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致使胰腺癌患者死亡率较高。因此,研究胰腺癌的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并寻找胰腺癌有效的治疗靶点尤为重要。研究表明,一种三萜类化合物CDDO的衍生物CDDO-Me在多种肿瘤中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尤其是白血病。最近有研究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