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小剂量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与丙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门诊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20例,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胃镜实验组(Gm组)和胃镜对照组(G0组),肠镜实验组(Cm组)和肠镜对照组(C0组)。患者常规禁食,入室后作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常规准备:右上肢建立静脉通道(22G);监测心电图、血压(左上肢)、血氧饱和度;左侧卧位,吸氧5L/min。遵循双盲原则,实验组静脉推注咪达唑仑0.02mg/kg(稀释至2ml),对照组静脉推注生理盐水2ml;1min后静脉推注芬太尼1ug/kg,再过1min后丙泊酚按1.2mg/kg以3mg/s缓慢注入,至Ramsay镇静评分5级时置入胃镜或肠镜;检查过程中患者有体动时追加丙泊酚0.5mg/kg;胃镜退至咽部,结肠镜退至距肛缘30cm时停止给药。术中收缩压<80mmHg时给予麻黄碱6mg,心率<50次/分时给予阿托品0.5mg,血氧饱和度<90%时给予面罩通气。患者苏醒后询问患者有无恶心、头晕等不适,患者离院前评价患者有无术中知晓。①记录给药前(T1)、给药后1分钟(T2)、检查开始前(T3)、检查开始后1分钟(T4)、检查开始后5分钟(T5)、患者苏醒(T6)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②记录低血压(收缩压<80mmHg)、心动过缓(HR<50次/分)、低氧血症(SpO2<90%)的发生情况;③记录诱导时间(给芬太尼至Ramsay镇静评分5级的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检查结束至病人呼之睁眼的时间)、离院时间(PADS评分≥9分的时间);④记录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的用药量;⑤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⑥记录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结果200例患者中,除Cm组和C0组分别有1例患者因肠道准备不充分检查取消以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其中,Gm组1例实验数据因咪达唑仑用量记录不清不纳入统计分析。①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与基础值比较,胃镜和肠镜检查给药后及检查过程中各时点的SBP、DBP、MAP均降低(P<0.01),下降幅度均小于20%;部分时点的HR降低(P<0.05),下降幅度均小于15%;部分时点的SpO2降低(P<0.05),其均值均大于97%。与对照组比较,胃镜检查实验组T3时点的MAP(mmHg)低于对照组(75±14 vs 81±12,P<0.05),T3和T4时点的HR(bpm)高于对照组(74±9 vs 70±10和73±9 vs 69±9,P<0.05);肠镜检查实验组T4时点的HR(bpm)高于对照组(73±10 vs 68±9,P<0.05)。②术中不良反应:胃镜和肠镜检查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诱导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胃镜检查中,实验组诱导时间(s)明显短于对照组(112±23 vs 136±37,P<0.01),离院时间(min)明显长于对照组(27.7±9.6 vs 23.3±8.1,P<0.05),检查时间(min)和苏醒时间(s)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9.4±5.3 vs 9.1±4.5和125±164 vs 113±141,P>0.05)。肠镜检查中,实验组诱导时间(s)明显短于对照组(109±19 vs 139±41,P<0.01),离院时间(min)明显长于对照组(26.2±11.5 vs 20.6±10.8,P<0.05),检查时间(min)和苏醒时间(s)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18.4±8.8 vs 17.2±11.0和30±88 vs 24±48,P>0.05)。④丙泊酚用量:胃镜检查中,实验组丙泊酚用量(mg)明显少于对照组(116.6±39.9 vs 134.0±42.4,P<0.05);肠镜检查中,实验组丙泊酚用量(mg)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0.2±65.9 vs 179.5±76.2,P>0.05)。⑤术后不良反应:胃镜和肠镜检查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恶心、呕吐和头晕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⑥术中知晓:胃镜检查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术中知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肠镜检查中,实验组术中知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vs 43.6%,P<0.01)。结论小剂量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与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和肠镜检查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诱导时间,不延长苏醒时间,减少丙泊酚的用量,降低肠镜检查中知晓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