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版画都是我的兴趣所在,作为一名学习版画的学生,我想通过本文做一些版画方面的深入研究。2007年,在孟加拉国,我有幸有机会为孟加拉国亚洲协会出版的《孟加拉文化纵览》一书撰文,从而对孟加拉国版画进行了一些研究。在我从事孟加拉国版画的研究过程中,我也研习了全世界范围内的版画史,通过研究我得知,版画起源于中国,因此此次我来到了这里继续深入对其进行研究。本文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对中孟两国的版画进行了比较性的研究,并且大量地介绍了孟加拉国的版画发展情况。我来中国不久之后就与尊敬的广军教授见面,探讨了中孟两国的版画创作情况。随后我决定对两国的版画艺术进行比较性研究。中国的版画艺术源远流长,与之相比,孟加拉国的版画历史则非常短,因此我打算以社会性的版画创作作为我比较研究的基础。在这个方面,中孟两国的情况有相似之处,特别是在1930年代到1950年代两国的社会主义运动期间更是如此。在1930年代的上海,在作家鲁迅的指导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版画运动,构成了现代中国版画史上最波澜壮阔的篇章。这场运动也波及孟加拉国和印度等其他亚洲国家。因此,在我的论文中,我着重强调了这个阶段的中国版画创作,并将其与孟加拉国的情况进行比较。我的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导言,第二个部分重点强调了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抗争的孟加拉国的艺术和版画,在第三个部分,我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对中孟两国的版画进行了比较。其中,第三部分构成了全文的核心,因此又被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佛教艺术的研究,因为在佛教时代,两国有过多次的文化交流,然后我对两国的民间艺术进行了比较,因为民间艺术表现了大众的诉求,永远是人民的艺术。最后,我对两国的现代版画创作以及社会现实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和讨论。在这个部分,我选取了一些反映社会意识的现代版画及历史绘画的例子进行了研究,然后又对两国的当代社会性版画进行了详尽论述。其中,在论述中国的部分,我的重点落在了以1930-1940年代以鲁迅为首的上海版画运动,而在孟加拉国部分,我重点论述的是1940-1950年代体现左派共产主义意识的版画,而孟加拉国的这种倾向也是受到了中国左翼版画的启发。在本文的写作中,我尽量采用实例围绕中心主题展开论述。我要感谢易英教授,他为我提供了可贵的建议,扩充了我的知识,也让我的论文得到了极大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