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女子社会教育发展历程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同时也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急剧演化的时期。在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为了增强国力,社会教育开始扮演重要历史角色,担负起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占人口之半数、历史上极少享有学校教育权的女子,逐渐成为社会教育关注的对象。本文在绪言部分首先就民国时期女子社会教育的存在意义做了简要说明,凸显该课题研究的必要性;通过对课题研究现状的介绍和分析,以寻找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为了明确研究范围,保证研究资料的有效和可靠,本文对民国时期和社会教育相关的历史概念尝试做了区分和界定。论文正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民国时期女子社会教育的发展历程。按照历史发展和教育特点,将女子社会教育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1912年民国成立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期的初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女子教育倍受重视,此时的女子社会教育,并没有得到较多关注,仅是社会教育发展的附带成果。社会教育在国家相关法令中被称之为通俗教育。1919年至1928年时期为第二个阶段,女子社会教育在平民教育运动中展开。这一时期女子社会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在城市。各教育团体,如女界联合会,天津女星社,各地教育讲演团,工读互助团等,积极支持女子社会教育的开展,有些团体和组织还创办了很多女性报刊杂志,宣传“男女平等”,推行女子社会教育。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也积极在城市女工中展开社会教育活动。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的十年为第三个阶段,女子社会教育的主要阵地从城市转入农村,伴随着晏阳初为代表的平民教育、梁漱溟为代表的乡村教育、共产党领导下的苏区教育,以及俞庆棠为代表的民众教育而展开女子教育实践活动中。自1937年至1949年民国大陆统治结束,女子社会教育在战乱中持续其第四个发展阶段。此期虽战乱频仍,还存在着国统区的各地教育机关、新生活妇女指导委员会等在开展女子社会教育;而以陕甘宁边区为代表的革命根据地女子社会教育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第二部分分析民国时期女子社会教育的发展特征:教育对象范围广泛,但受教群体偏重成人,地域侧重农村:教育内容丰富,应社会需要,但仍以识字为主;教育方式灵活,依从客观条件;各教育流派和社会团体踊跃支持,成为女子社会教育的推动力量。第三部分,基于对民国时期女子社会教育的研究,提出了对当今女子社会教育启示:社会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女子社会教育应当积极实现全民性和社会性;女子社会教育内容和方法应该依从现实需要,采取灵活的教育策略;积极建立和完善女子社会教育的理论体系是促进女性素质有效提升的理性指导。
其他文献
介绍了湿式球磨机在调试及运行过程中发生的故障和处理方法以及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语文课活动课的组织实施中,应始终把学生的自主性摆在第一位,让学习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动口动脑,培养内在的动机,激发智慧的潜力,发展个性特长,推进个体的主动、和谐、全
矿产资源是一种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的产品。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外部性。经济的正外部性使矿产资源开发成为一种必然和需要;其负外部性主要表现在矿产资
商业地产在我国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速度相当惊人,已取得了蓬勃的发展。然而面对如此之高的发展速度,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应盲目的跟进。购物中心投资巨大、投资回收慢,很容
银行卡产业发展对减少现金流通、降低交易成本、促进消费、扩大税收、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银行卡产业中,利益相关方主要包括支付系统、发卡行、收单行、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而且庞大的消费群体,在众多的家庭中占据这家庭的主要的开支。相对其他消费而言,儿童的购买食品的心理和对食品外在包装的感知能力与成人有一定的区别。因为
胶囊内窥镜是应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技术、无线通信技术、MEMS(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微机电系统)技术的发展而在近年发展起来的微型、无创消化道检
集成学习是一种新的机器学习范式,它使用多个学习器来解决同一个问题,能够显著地提高学习系统的泛化能力,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集成学习逐渐成为了机器学习领域的一个新的
药叉(Yaksha)与药叉女(yakshi)在印度神话中原为半人半神的小神灵,其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印度前雅利安时代土著居民的生殖崇拜系统。由于印度民间信仰把药叉视为生殖精灵与守
通过对347份温室、大棚和露地栽培黄瓜自交系材料的霜霉病田间发生情况的调查、分析,对各类型材料的抗性进行了评价。共获得各类型高抗霜霉病材料25份,其中温室材料2份(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