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将王小波其人其作与多元变动的社会文化思潮相联系,从“边缘”这一角度,结合作家切身经历与心理体验,对作家思想内涵的边缘性及其特立独行的文学文本进行阐发与剖析,以此为依据进一步对作家生前身后“冰火两重天”独有的社会文化现象进行分析,以达到对作家的整体性观照。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章“边缘立场的坚守者”将首先探讨王小波思想上的边缘性及成因。作为20世纪80、90年代之交登场的知识分子,王小波拒绝了与其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对社会的各种思想干预,始终选择了边缘的文化与政治定位。在转型的社会时期,王小波作为知识分子“边缘人”坚守了自己的自由思想。通过结合80、90年代的社会思潮、中国知识分子的各种社会动作分析王小波思想上的边缘性。同时对他思想上边缘性的主要特征——自由主义思想进行阐释。他的自由主义理念与中国几代自由主义者有千丝万缕的传承关系,但并非简单的效仿,而是站在了中国当代现实语境上有独特新质的自由主义,是对人应有权力的拥护。但他的自由主义还未被多数人所了解,他依然是一个孤独者。通过梳理王小波个人特殊的经历及生活体验和社会定位的尴尬探寻他恪守边缘的原因。第二章“王小波的边缘写作”主要分析王小波双重解构的文学创作思维和他作品的特征。通过将王小波的创作思路与当代文学主潮相比较可以看到他的文本呈现出一种边缘写作的品格。他的文学展现出一种与时代的剥离感,既解构了唯政治化的十七年文学,又与新时期众多文学流派的取向格格不入,可以说王小波的创作理路是一种双重解构的创作维度。王小波的小说多以文革、知青生活为底色,但又非十分纯粹的知青小说,他的文本与主流知青文本不同,是一种“准知青”文本。他在文本中发抒了边缘想象力,通过对其文本中死亡言说与梦境叙事的分析,表达自己对过往岁月的个人性见解,文章深处是对人性的终极关怀。第三章“‘王小波现象’反思”分析王小波去世后产生的“王小波现象”。王小波去世后民间与官方对王小波的态度截然不同,王小波在去世后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声音。从大众文化的兴起、家人的吹捧以及网络的兴起分析民间对王小波的火热态度;从王小波的作品与主题思想和时代精神相抵牾,同时又不符合中国特殊的文学体制两方面分析官方对王小波的三缄其口。最后对王小波的自身处境进行分析,王小波并非自甘寂寞,始终处于“拯救与逍遥”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