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韭菜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含有丰富的功效成分,具有抗炎杀菌、抗氧化、预防疾病等医疗保健功能。韭菜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但人们对品种间风味差异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广泛栽培的6个韭菜品种:韩育紫根(G1)、富韭宝F1(G2)、寿光独根红(G3)、雪韭(G4)、久星22号(G5)和马莲大叶白根(G6)为材料,通过测定各品种的形态指标,营养品质指标及利用电子鼻检测技术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
【基金项目】
:
the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ject of Gansu province (GSSYLXM-02); Research program sponsored b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ridland crop sciences,Gansu Agriculture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韭菜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含有丰富的功效成分,具有抗炎杀菌、抗氧化、预防疾病等医疗保健功能。韭菜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但人们对品种间风味差异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广泛栽培的6个韭菜品种:韩育紫根(G1)、富韭宝F1(G2)、寿光独根红(G3)、雪韭(G4)、久星22号(G5)和马莲大叶白根(G6)为材料,通过测定各品种的形态指标,营养品质指标及利用电子鼻检测技术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测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同时,选取2个风味品质差异的韭菜品种,对其5个不同生育期和各生育期不同器官的风味物质组成进行分析,以期明确韭菜风味物质的时空分布规律,为韭菜药用价值的开发利用和确定最佳采收期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形态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久星22的叶片数最多,马莲大叶白根韭菜株高最高、叶片最长,富韭宝F1叶鞘最长,雪韭叶片最宽,而寿光独根红叶鞘直径比其他品种大。6个品种韭菜营养物质含量差异明显,可溶性蛋白含量0.37-1.97mg/g,以寿光独根红最高;可溶性糖含量1.26%-3.24%,以马莲大叶白根最高;维生素C含量7.34-7.55 mg/g,以久星22含量最高;硝酸盐含量4135.42-8974.23 ug/g,在雪韭中含量最高;叶绿素含量1.51-2.04 mg/g,在久星22中含量最高。(2)HS-SPME/GC-MS分析在韭菜叶片中共检测到97种挥发性物质,分为15类,即醛类(10)、烃类(7)、酯类(11)、酸类(10)、硫化物(7)、酮类(7)、醚类(6)、生物碱类(2)、杂环聚合物(11)、环二甲基硅氧烷(5)、聚烯烃(2)、糠酰和呋喃衍生物(5)、酚类(5)和二萜(2)。各品种间检测到的化合物差异较大,其中雪韭中检测到的化合物最多,为56种,其次为久星22(51种)、马莲大叶白根(51种)、富韭宝F1(44种)、寿光独根红(42种),最少的化合物(40种)在韩育紫根中被检测。但总挥发性物质在雪韭(17.75μg/g)和韩育紫根(17.54μg/g)含量相当,其次是富韭宝F1(12.22μg/g)、马莲大叶白根(11.70μg/g)、久星22(10.19μg/g)、寿光独根红(9.53μg/g)。6个韭菜品种的共有挥发性物质为17种。风味指纹图谱显示W5S是响应最强的传感器,其次是W2W,而且雪韭和韩育紫跟的整体风味特征更强。这与GC-MS的结果一致。品种PCA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将6个品种很好地区分,G1、G2和G5接近,而G3、G4和G6更为接近;传感器PCA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将W5S与其他传感器很好地区分。(3)韭菜不同器官挥发性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时期(苗期、定植后30d和商品成熟期),富韭宝F1叶片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高于根系和叶鞘;而久星22根系中挥发性成分高于叶鞘和叶片。开花期富韭宝F1成熟花中的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为530.6μg/g,其次是叶片和花序,叶鞘和根中含量最低,仅为花中的3.90%和4.15%;而久星22的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的出现在叶鞘中。结果期富韭宝F1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的器官为种子,为252.16μg/g,其他各器官的含量均较少,为7.42-34.57μg/g;而久星22的挥发性物质最高含量仍出现在叶鞘中。说明,不同品种韭菜挥发物的器官分布规律不同,在富韭宝F1中发生了物质从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的转移。(4)韭菜不同生育期挥发性物质含量结果表明,挥发性物质总量在富韭宝F1品种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定植后30d达到最高;而久星22品种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在结果期达到最高。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叶片和根系中挥发性物质含量变化在两个品种中表现一致,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不同器官在5个生育期的共有挥发物数量不同。对于富韭宝F1,叶鞘、叶片和根系在5个生育期的共有挥发物分别为9种、18种和15种;而久星22较少,分别为7种、9种和8种。因此,对于营养生长期挥发性物质含量较高的富韭宝F1适宜采收营养器官,而结果期含量较高的久星22适宜采收韭薹,且其种子和花序作为调味品的开发潜力较大。
其他文献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是高原鳅属物种数量发现最多的地区之一。高原鳅鱼类是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鱼类三大类群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价值,但是它们的分类学和系统学仍然存在很大争议,大量新种被陆续报道出来。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形态学变异程度较低,以及用于物种鉴定的形态解剖学特征所提供的系统发育信息相对贫乏,存在大量的隐存种。在设置高密度采样点的基础上,本研究旨在通过形态学、DNA条形码和多种物种定界方法,对甘肃
土壤盐渍化是全球农林业健康稳定生产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强大阻力。盐渍化降低了土壤的生产潜力,破坏了植物的栖息地,减少了群落的多样性,造成生态链失衡,导致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特别是在中国西北干旱及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强的气候条件进一步促进了盐分在土壤表层的聚积,加剧了盐渍化程度,加快了土地退化。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为柽柳科、超旱生耐盐小灌木,是我国荒漠及荒漠
滩羊是在宁夏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下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定向育种而形成的稀有种质资源。为了深入挖掘滩羊肉品质特性及其分子调控机制,阐明滩羊羔羊肌肉在不同月龄形成的分子机制,揭示生物调控网络及基因与肉品质特性间的联系,本研究以盐池滩羊为对象,系统研究不同月龄滩羊的肉品质特性,阐明滩羊肉氨基酸、脂肪酸表达模式和风味差异代谢物。筛选滩羊肉品质特性候选基因及其信号富集通路,采用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解析滩羊在独
硫代葡萄糖苷是结球甘蓝中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是目前已知的抗菌,抗癌的重要物质,对结球甘蓝的保健品质具有重要作用。硫是结球甘蓝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矿质元素,同时也是硫代葡萄糖苷的重要组成物质。目前,硫对硫代葡萄糖苷的调控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以结球甘蓝“中甘11号”为试材,研究了+S和-S处理对结球甘蓝生长,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硫和氮同化过程,光合系统,营养物质和硫代葡萄糖苷的影响,并从转录组,蛋白组水
无土栽培已成为蔬菜现代生产的新型模式,是实现蔬菜高品质生产的重要途径。水培与基质培是蔬菜无土栽培的主要方式,对蔬菜品质有不同的影响。茉莉酸甲酯(MeJA)参与诱导植物的初级和次级代谢,调节植物生物活性物质代谢,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改善产品营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韭菜作为食药兼用的蔬菜,其独特风味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生物功能有益的影响主要与有机硫化合物及生物活性物质有关。本研究采用水培和基质培两种栽培方式,
娃娃菜是我国高原夏菜供给中的一种重要蔬菜作物。近年来,娃娃菜干烧心病严重影响其产量、品质和商品价值。缺钙是干烧心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了探究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是否能够缓解缺钙引起的娃娃菜干烧心症状,本研究以‘秋玉黄’娃娃菜(Brassica rapa L.ssp.Pekinensis cv.Qiuyuhuang)为试材,通过水培营养液缺钙诱导其发生干烧心,然后外源喷施
玉米是四大主粮之一。西北旱区甘肃地理环境特殊,白天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较少,是天然的玉米主产区。针对甘肃玉米种植要求,及现有滚轮式穴播器播种时易出现撕膜、膜孔错位等问题,加之玉米直插穴播机播种可靠性不高等问题,根据全膜双垄沟种植农艺,为探索直插穴播与土壤、种子互作机理,明晰成穴器扰动种床、入土阻力大等原因,提出提高直插穴播质量的解决方案,研制出适应平作、全膜双垄沟播模式具备低扰、高质量排种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为无患子科(Sapindaceae)文冠果属(Xanthoceras)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特有的集木本油料、生态造林、园林观赏、药用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树种,在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保障食用油供给等方面将大有作为。但低产、低效造成的原料供应以及成本等问题一直是限制文冠果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对文冠果种
本文研究了短时间热胁迫对F1和F2代桃蚜(Myzus persicae)生命表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和热激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此外,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索了CO2浓度升高对连续5代桃蚜(Myzus persicae)生长发育、营养物质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本文研究了短时间热胁迫对F1和F2代桃蚜(Myzus persicae)生命表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和热激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此外,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索了CO2
豌豆蚜是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也是多种植物病毒的有效载体,可危害多数豆科植物。长期以来,蚜虫的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药剂,但施药量大、施药次数多,致使蚜虫产生抗药性而防治困难,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探索其有效治理的新途径尤为重要。几丁质酶在降解昆虫几丁质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昆虫几丁质酶降解几丁质对植物和脊椎动物无害,靶向降解几丁质是探索害虫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因此,鉴定害虫发育阶段几丁质酶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