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动摊贩的历史在中国已存在千年以上,但在今天城市化进程中,流动摊贩却被城市管理者视为“城市之瘤”,不断加以整治打击。由于摊贩与城管之间的矛盾一直没得到妥善解决,双方时常升级为暴力冲突,并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发生。摊贩与城管的矛盾从法律角度来看,归根到底是摊贩法律地位不清晰,权利义务不明确造成的。在法律视野内厘清摊贩的法律地位,研究其经济权利和义务,这是分析摊贩治理诸多矛盾冲突的法律起点。本文首先对摊贩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然后针对摊贩合法化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从经济宪法视角对摊贩权利及其规制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法律和制度建议。本文共分五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绪论中主要对国内摊贩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分别对经济学、劳动就业、行政法、城市规划、人本主义等视角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整理评述。从而归纳总结出基本相同的观点,即摊贩问题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物,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不能采取强制取缔的禁止政策,不可剥夺摊贩生存的基本权利,只能对其积极疏导,科学管理。第二部分主要对流动摊贩合法化问题之争进行了阐述,从而引出对摊贩法律地位的探讨。国务院法制办《个体工商户条例(征求意见稿)》在社会上引起“摊贩合法化”的激辩。文章通过分析,指出摊贩本身具有合法的地位,并不因登记与否影响其身份。第三部分从经济宪法视角解析了摊贩的法律地位。摊贩和普通公民一样,拥有宪法赋予的生存权、劳动权、自由权等基本权利。而作为基础性权利之一的营业权在我国法律中还未得以明确肯定,使得摊贩等商主体这一合法权利处于模糊状态。由于法律地位模糊,行走在法律、规章边缘的摊贩,不断被整治驱赶,暴力抗法与暴力执法交替上演并成为常态。在公众视野里,摊贩的合法地位渐渐演变成非法,摊贩的权利也逐渐流逝。第四部分就摊贩规制的必要性以及各地如何尝试摊贩规制做了介绍。第五部分在法律和制度建议中,提出尽快使营业自由入宪,使之成为公民基本权利,减少对个体营业权的过多限制,同时积极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济制度,改良政绩评估体系,建立摊贩意志表达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