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泊羊是由小尾寒羊为母本、杜泊绵羊为父本杂交培育而成的肉用绵羊新种群,经选育后肉用性能较母本显著提高,但繁殖性能和行为学特性有待测定和观测。本文通过对寒泊羊各项繁殖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不同月龄寒泊羊睾丸组织进行观察及相关基因的免疫组化及表达量的分析;及对小尾寒羊、不同月龄寒泊羊及发情寒泊羊日常行为进行统计分析,为寒泊羊的选育及日常管理提供参考。试验一:通过统计分析寒泊羊的繁殖数据,为以后选育提供参考。本试验以小尾寒羊为对照,对1-4自繁世代寒泊母羊产羔数、不同世代寒泊母羊产羔数、双羔率以及产羔月份分布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寒泊羊胎产羔数、产羔间隔、双羔率均低于小尾寒羊(P<0.05)。寒泊羊的1-4胎产羔数与胎次成正比,产羔集中于1-4月份,其中3月份产羔最多,而7月份最少。试验二:本试验通过研究寒泊羊睾丸发育规律及相关繁殖基因在其中可能发的作用,目的是为种公羊的选择与配种年龄的确定提供依据。本研究选取初生、7月龄、13月龄寒泊羊各3只,采集其睾丸组织分别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及荧光定量试验。寒泊羊睾丸组织HE染色结果为:寒泊羊睾丸发育符合本种属特点。促卵泡素受体(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促黄体素受体(Luteinizing hormone receptor,LHR)、雄激素受体(Androgen hormone receptor,AR)均在初生寒泊羊生精小管管腔中呈阳性表达,LHR、AR均在精子上呈强阳性表达。FSHR表达量在初生及7月龄寒泊羊睾丸组织中呈增加趋势,13月龄降低。7月龄和13月龄LHR表达量显著高于初生(P<0.01),7月龄AR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初生和13月龄(P<0.05)。LHR的表达量与组化结果基本一致推测LHR可能与寒泊羊的精子发生有关,可作为种羊挑选的候选基因。试验三:本试验分析寒泊羊的日常行为规律,为寒泊羊的日常管理及饲喂提供参考。试验羊群共分为5组,分别为成年小尾寒羊、成年寒泊羊、3月龄寒泊羊、6月龄寒泊羊及发情寒泊羊。分别对试验羊群的采食、反刍、休息、观望、运动等行为学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为:寒泊羊的采食性能优于小尾寒羊,成年寒泊羊采食频率极显著低于3月龄、6月龄寒泊羊(P<0.01),而反刍频率显著高于3月龄、6月龄(P<0.05)。发情寒泊羊与未发情母羊的休息与观望行为均存在显著差异,3月龄寒泊羊中午采食持续时间显著高于成年羊(P<0.05)。白昼时成年羊休息频率显著高于3月龄、6月龄(P<0.05),夜晚时成年羊反刍频率显著大于3月龄(P<0.01),运动频率差异显著(P<0.05)。发情羊白昼与夜晚的观望频率均高于未发情羊(P<0.05),试验羊群采食均集中于白昼,反刍与休息均集中在夜晚。结论:寒泊羊繁殖性能低于小尾寒羊,繁殖规律呈现一定季节性,繁殖性能有待加强选育提高。寒泊羊睾丸组织发育符合本种属发育特点,LHR基因可能影响其精子发生,可以作为种公羊候选基因。寒泊羊采食性能优于小尾寒羊,3月龄、6月龄采食性能优于成年羊,但反刍能力较低。寒泊羊有明显的发情行为表现,采食行为集中于白昼,反刍与休息行为集中于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