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腰椎疾患评分表及表面肌电图技术对循经取穴加刺大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表面肌电的影响进行探讨,为临床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灸疗法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将60例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循经取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刺大椎穴,各组每周针6天,连续治疗4周;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统计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1984年日本整形外科会制订)积分及腰背部表面肌电图检测值,所得数据采用SPSS软件包处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腰椎疾患评分及表面肌电图的变化。结果:1、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情况:治疗前两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腰背部不同体位表面肌电图情况:(1)俯卧位:治疗前两组病例的表面肌电EMG波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表面肌电EMG波幅均有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前弯位:治疗前两组病例的表面肌电EMG波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侧的EMG波幅值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两组健侧的EMG波幅值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患侧表面肌电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健侧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飞燕式:治疗前两组病例的表面肌电EMG波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侧的EMG波幅值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健侧的EMG波幅值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患侧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健侧的组间比较,D电极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B、F电极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在腰椎疾患评分方面,循经取穴加刺大椎优于单纯循经取穴。2、循经取穴加刺大椎在降低患侧腰部表面肌电的EMG波幅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循绎取穴。3、针刺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表面肌电异常的EMG波幅值,调节双侧表面肌电趋向平衡。4、动态检测腰部表面肌电图,可作为客观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无创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