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儿童脊柱结核后凸畸形的效果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儿童脊柱结核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2005年4月至2010年8月,本院手术治疗儿童脊柱结核21例(男12例,女9例),病变部位为T2-S1,平均累及2.1个椎体,ASIA分级C级4例,D级12例,E级5例,后凸畸形角为15.7-71.9°,平均34.2±18.8°,13例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8例采用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并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患者后凸畸形角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时间36~68月(平均45.3月),所有患者疗效明显且无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均获得满意骨性融合,无结核复发病例。一期后路手术平均耗时142分钟,低于一期前后路手术平均耗时(330分钟,p<0.05),一期后路手术和一期前后路手术的手术出血量分别为497mL和933mL(p>0.05)。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内ESR值均恢复正常;至末次随访时,ASIA分级平均增加1至2级,无病例发生神经功能恶化;术后后凸畸形角由术前34.2±18.8°(15.7-71.9°)下降至14.7±9.0°(3.2-29.3°),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为17.1±9.3°(6.1-32.8°),矫正丢失1.0-3.9°,平均2.4±0.9°,较术后无明显差异(少0.05);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的患者的术前、术后后凸畸形角以及角度改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访期间矫正角度丢失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儿童脊柱结核,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对于脊柱结核引起的后凸畸形治疗效果满意。第二章椎弓根螺钉系统对于儿童结核患者椎体及椎管发育的影响目的: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对于儿童脊柱结核患者椎体及椎管发育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1例由于脊柱结核行病灶清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儿童患者,随访时间为24个月以上。对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节段和未固定的节段进行影像学参数的测量,并评价椎弓根螺钉植入是否会对椎体及椎管发育造成影响。结果:手术时患者年龄1-13岁,平均7.13岁。21例患者中,一共有142个节段纳入研究,包括63个未固定的节段和79个至少一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节段。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及椎管影像学参数之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而使用内固定植入的节段和未固定的节段的椎体及椎管影像学参数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固定和未固定的腰椎节段比胸椎节段生长更快(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植入并不会明显影响椎体及椎管的生长发育,可以在儿童脊柱结核患者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