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在21世纪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加重了我国政府的养老负担,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的劳动力大量涌入城镇,导致我国农村出现众多的空巢老人。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和核心化,削弱了家庭原有的养老保障功能,外加农村地区的物质条件相对比较匮乏,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已经难以满足农村地区的实际养老需求,需要找到一种适合农村地区发展特色的养老模式来解决目前的养老问题。互助养老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相较于家庭式养老和机构养老而言在农村地区应用具有更好的效果,可以说是农村养老比较理性的一种选择。本文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深入分析当前国内外互助式养老的发展状况,同时借助社会支持理论、需求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作支撑,以陕西省互助养老试点县L县开展的农村互助幸福院为切入点。首先,实地走访调研L县典型互助幸福院,深入了解L县互助幸福院的具体运作形式。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幸福院内老人的养老需求,分析该群体对互助养老模式的养老满意度,同时对L县农村养老相关群体进行访谈,获取对互助养老的主观评价,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L县互助养老目前的实施现状。通过系统研究发现L县互助养老幸福院模式存在资金来源缺乏保障、养老服务的专业化程度较低、服务定位不准确、群众对互助养老积极性不高参与性差等问题,随之结合L县实际情况对互助幸福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展开了深入分析。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原因分析为L县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模式的完善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该模式能够解决L县农村养老困境,进一步提升农村老人的养老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