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光学量子信道的量子信息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m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众多尝试实现量子信息处理的量子系统中,光子不易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而退相干,而且光子有很多自由度可以用来编码,包括光子的路径、偏振、轨道角动量、频率、时间等,这些优势使得光子成为量子信息发展领域天然的信息传输载体。量子信道作为传输量子信息不可或缺的结构单元,在其中传输的量子态经过不同结构的信道后,会有不同的动力学演化结果,因此对量子信道的实验研究对信息科学和量子技术领域都有重大意义。本人博士期间的主要工作为设计和利用一些特殊的光学量子信道来研究量子信息和量子物理中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量子退相干信道的模拟、量子相干资源在信道中的动力学演化过程、量子信道超可加性的实验验证以及一种实现所有两点量子关联的因果结构区分的实验算法等,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实验上观测到量子相干资源在退相干信道中的突变现象,包括突然死亡与突然恢复。在量子力学中,开放量子系统的相干性会因为与外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而随时间逐渐丧失,这一效应称为退相干(Quantum decoherence)。我们利用光子频率自由度模拟马尔科夫环境,通过在空间环境中利用成组特制的偏斜石英片构造出一个量子退相干信道,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相干资源在该信道中的突变现象;同时我们还从数学上定义了n阶相干突然死亡,并在实验上同样观测到该现象。除此之外,通过在环境中加入非马尔可夫噪声,我们还实验观测到量子相干从0突变为非零的情况,即出现了退相干信道中量子相干的可控性恢复。2.首次实验验证量子信道容量的不可加性,为量子信道的深入实验研究打下基础。信道容量是衡量通信信道在噪声环境中通信能力的一个关键参数,其具有的超可加性在常见的量子信道中十分微弱,难以实验观测。我们构建了一种同时具有“退相位”(dephase)和“擦除”(erasure)性质的量子信道,即退相擦除(dephrasure)信道,利用该信道我们在实验上首次明确且直接地观测到了量子信道容量中相干信息的超可加性(super-additivity)。在实验上我们搭建了一套具有n次复用能力的量子信道(n-fold quantum channel)。相干信息的超可加性在实验中就体现在使用两条具有单次复用能力的信道下测得的相干信息,并不等于使用一条具有双重复用能力的信道下相干信息。同时,我们还观测到,在使用双重和三重复用的信道时,其相干信息与在使用单重复用信道下测得的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值:即在单重复用信道下测得相干信息量为零的情况下,双重和三重复用信道下的相干信息依旧存在,这就证明了量子相干信息的超可加性。本成果对证明量子相干信息的超可加性和量子信道容量的测量方法都具有启发意义。3.基于光学系统实现了宇称-时间增强型量子传感器,比传统厄米传感器灵敏度提高了 8.86倍。宇称-时间(PT)-对称理论是为了扩展量子力学而发展起来的,所谓的PT-对称性是指哈密顿量在宇称变换和时间反演变换下的不变性,其与厄米系统的本质区别在于经典量子系统中的哈密顿量和可观测量要求是厄米的,而在PT-对称量子系统中可以是非厄米的。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构造了一个弱测量辅助的量子PT-对称系统——借助于弱测量和辅助系统,我们将一个低维宇称-时间对称哈密顿系统嵌入到一个高维厄米哈密顿系统中,在约化掉辅助系统的情况下,高维厄米系统的信道演化可以等价于低维系统的哈密顿信道演化方式,从而直接得到包括实部和虚部在内的PT-对称哈密顿量的全部能谱,并且该系统可以有效地从非对称破缺区域过渡到对称破缺区域。基于该系统,我们首次实验实现了一个PT-对称增强型的量子传感器,并研究了与提高灵敏度的最佳条件相关的各种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将工作点设置在PT-对称系统的破缺奇异点,则这种量子传感器的灵敏度相较于传统的量子传感器提高了 8.86倍。另外,通过分别检测能量劈裂的实部和虚部,还可以得到扰动方向的信息。这项工作向非厄米量子传感器技术迈进了一大步,也为将有趣的经典PT-对称现象及其应用引入量子领域提供了范本。4.基于光学系统实现所有两点量子关联因果结构的区分。此工作分为两部分,首先利用线性光学元件设计实现了一种特殊的量子非单一信道(quantum non-unital channel),经过该信道的两点量子时间关联将会表现出超越两点量子空间关联的特殊几何结构,这使得这两种量子关联之间的可区分参数从单值点拓展到区间范围内。从因果推断的角度看,经典的时间关联可以看作是直接原因因果结构、而空间关联可以看作是共同原因因果结构,我们的实验结果拓宽了直接实现量子因果结构区分的范围,但是这一工作的可区分范围仍然有限,并不能实现全部关联的可区分任务。因此我们工作的第二部分进一步完善了不属于可区分参数区间的两点量子关联函数,利用一个量子随机开关在光学平台上实现了一个通用型实验区分平台,它是基于一个数学的逻辑算法来运行的,当待区分的两点量子关联函数值已知时,仅对可观测量进行幺正演化操作以及为数不多的几次逻辑判断,即可实现对所有两点量子关联函数的因果结构的识别。而在经典因果推断中仅知道两点关联是无法直接实现因果结构区分,通常要对系统进行其他的操作,借助于干预手段强行改变被测系统的状态。我们的量子因果区分实验则不需要对系统进行干预,这在量子推断中也是首次实现,这两项工作共同丰富了因果推断在量子世界的应用范围。本文的创新点如下一、在实验上演示了量子相干这一资源在不同的量子信道中的动力学现象,并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信道中相干信息的超可加性。二、借助于弱测量实现了对低维PT-对称哈密顿信道的嵌入式模拟,此方法不仅适用于PT-对称非破缺区域,也适用于PT-对称破缺区域;并在破缺点附近设计实现了一种新型PT-对称增强型量子传感器,其灵敏度比普通的厄米传感器高出8.86倍。三、利用所搭建的偏振纠缠光子源拓展由量子关联到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直接区分范围,在实验上实现了所有两点量子关联的因果结构的区分。
其他文献
在三维几何研究领域,几何表示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三维几何对象来说,不同的三维表示可能适合不同的任务情形;反过来,一些特定的任务也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三维几何表示。首先,对于单个的物体,如何表示其三维形状有多种方式,如网格、点云、体素、多视角图像、深度图像等等。其次,对于有潜在对应关系的多个三维物体,如何表示其间的形变使其合理配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对于很多衍生任务都很关键,如跟踪、重建等。针对上述的
钢铁结构件在大气环境中的腐蚀问题严重影响设施的使用寿命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迫切需要提高钢材在服役大气环境中的耐蚀性。对于钢材耐蚀性的评估和保护性锈层的研究往往基于长期的室外暴露和室内加速腐蚀实验,对钢材大气腐蚀初期腐蚀演化的关注较少,尚无系统地对典型大气环境下钢材初期动力学演化和锈层演化进行研究。而时间因素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锈层组分及含量,甚至决定中间或次要化合物的出现或消失,这些腐蚀产物的
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储能产业迎来重大机遇。钒电池,作为一种电化学储能技术,因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等优势有望成为大规模、长时间储能的首选方案。目前,钒电池产业的全面商业化仍然受到高昂储能成本的限制。提高电池性能,进而增加电池功率/能量密度,被认为是降低储能成本的有效措施。碳基多孔电极是钒电池的关键组件,为钒离子的电化学反应提供场所,对钒电池性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然而,碳基电极固有的催化活性欠佳、
等离子体控制系统(PCS)是托卡马克装置的关键子系统之一,控制等离子体放电全过程并提供装置安全的第一级保护。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PCS作为CFETR关键研发任务之一,目前处于详细设计阶段。CFETRPCS由实时控制软硬件基础架构和装置特定的控制算法构成,通过在高性能实时框架中开发集成复杂丰富的控制算法满足装置的高参数运行控制要求。传统的控制算法开发集成基于纯文本和命令行方式,要求开发人
模拟自然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成高经济价值的化学品或者化学燃料是人类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二氧化碳的光转化过程的实现高度依赖于催化剂。设计开发稳定、高效的二氧化碳还原光催化剂一直是这一领域研究的重点。然而,较低的催化转化效率是光催化剂面向工业规模应用进一步发展的掣肘。一般来说,从催化剂的角度出发,提高光催化二氧化碳还原的效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增强催化剂对
在常见的固体掺杂发光研究中,根据不同发光中心的发光规律,常常需要开展基于材料发光行为的性质研究以及应用探索。这其中既包括对新型的发光材料的研发、也需要进行发光方案的设计与优化。除此之外,为了满足发光材料的不同使用要求,对材料发光性能的改善和精确调控在发光功能材料的应用中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众多的发光激活离子之中,稀土离子与过渡金属离子是光致发光现象中最为常见与典型的两类发光中心。一方面,各
低温真空系统是中性束注入器(Neutral Beam Injector,NBI)的子系统之一,负责提供束生成与传输过程中所需真空梯度的分布环境,良好的真空环境对提高束的中性化效率和降低再电离损失有关键性作用。随着核聚变装置的不断发展,高中性化效率的负离子源中性束注入器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聚变堆负离子源中性束注入器(Negative Neutral Beam Injector,NNBI)的低温真
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RAFM)钢因其具有良好的热物理性能、抗中子辐照性能以及成熟的产业化基础,被认为是核聚变反应堆包层首选结构材料。然而,RAFM钢在应用和研究中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方面,存在明显的高温软化效应,这严重阻碍了其在高温(如550℃以上)下的应用。为满足未来商用聚变反应堆更高服役温度的要求,不仅需要进一步优化挖掘RAFM钢的性能潜力,也需要重视具有性能优势的高熵合金的研发。另一方面
随着城镇化发展和工业、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采矿污染、垃圾焚烧、污水危害、尾气排放、化肥滥用等生产生活方式造成了当地土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土壤污染尤其是重金属元素污染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重金属元素超标是我国商品粮基地土壤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直接制约着我国农用地土地质量、土地资源科学开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威胁着粮食安全和人体健康。因此开展农用地土壤元素的分布规律、土壤中多元素耦合
基于气溶胶和云的米散射回波,相干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可以在晴空环境实现精确的风速探测,已被用于航空安全保障、风力发电、极端天气预警、大气污染监测和边界层动力学研究等领域。然而过去往往把来自降水粒子的回波看作风速探测的干扰信号,忽略了相干多普勒激光雷达在探测降水方面的潜力。本文发展了基于1.5μm相干多普勒激光雷达光谱分析的降水和气溶胶探测技术和应用。提出了基于多普勒谱宽等参数的降水识别方法,完善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