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思想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9683318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以民族国家为主要构成单位,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关系问题就成为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主题,而民族平等既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又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内容,因此,民族平等的讨论和研究被学界和政界所关注。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思想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内容博大精深。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思想中的政治平等、经济平等、社会平等和文化平等的思想内涵是本研究的主题。
  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既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民族平等思想的论述,对中国特色民族政治平等、经济平等、社会平等、文化平等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对形成民族之间的政治认同、公平正义、价值目标、文化承认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本研究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对云南少数地区的民族平等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分析各民族之间平等权利的实现,对边疆多民族地区的民族和谐、安定团结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我国民族关系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本研究对中国特色民族平等思想与“三和”理念: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践思考。
  本研究的主要理论观点为:导论部分,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做出本课题的研究文献综述。第一章从理论渊源入手,分析西方关于民族平等相关理论,厘清其源头。第一,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平等思想;第二,空想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第三,北美资产阶级民族平等思想。第二章阐述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思想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第一,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思想的形成与创立;第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思想的基本内涵;第三,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思想的主要特征。第三章阐述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思想的发展及其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思想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第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思想的重要意义。第四章分析中国特色民族政治平等。第一,民族身份与国家认同;第二,在法律框架下的政治地位平等;第三,民主法治的权利性保障;第四,中国特色民族政治平等的实现方式;第五,中国特色民族政治平等:寓于民族之间的政治认同。第五章分析中国特色民族经济平等。第一,民族发展与共同富裕;第二,在生产关系范畴中的经济地位平等;第三,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第四,平等劳动和平等酬劳;第五,中国特色民族经济平等:寓于民族之间的公平正义。第六章分析中国特色民族社会平等。第一,民族差异与利益诉求;第二,在以人为本前提下的社会地位平等;第三,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第四,终极社会平等: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的发展;第五,中国特色民族社会平等:寓于民族之间的价值目标。第七章分析中国特色民族文化平等。第一,在尊重差异基础上的文化地位平等;第二,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三,民族文化要素;第四,中国特色民族文化平等是寓于民族之间的文化承认。第八章对中国特色民族民族平等思想的现实思考。第一,边疆多民族地区民族和谐的思考;第二,边疆多民族地区安定团结的思考;第三,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思考。第九章结论部分。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总结和评介。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代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然而,在部分大学生中却出现了相互攀比、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思进取等现象。因此,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奋斗精神刻不容缓。本文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新时代奋斗精神的内涵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分析了对大学生进行新时代奋斗精神教育的必要性,根据当代大学生认知和践行新时代奋斗精神的现状分析,揭示大学生奋斗精
学位
国家的未来是青年一代,他们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生力军。国家目前呈现出经济发展水平平稳运行、社会和谐安定、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的状态,他们有着难得的大好机会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大显身手。习近平在地方从政时,就以洞悉全局的战略眼光,看到了青年在科技研发、管理治理等方面的才能。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更是站在新时代的高度,看到了广大青年群体有足够的能力成为时代的风向标,多次对他们加油鼓劲、提出希望,形成了习近平新时
学位
由于历史的、文化的和社会的原因,公民意识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比较迟缓。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就其发展过程来说,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的30年,逐步构建起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但是公民意识教育比较薄弱,可以称为公民意识教育的沉寂时期;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在改革开放中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也随之兴起;第三阶段是进入21世纪后我
高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及高校收费制度的实施使得高校贫困学生的比例不断增加,贫困生现象日渐突出,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贫困生问题。国家及时出台一系列资助政策和措施,逐步形成了以“奖、助、学、贷、勤、补、减”和绿色通道等为内容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并为其提供了确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和稳定可靠的经费来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