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超声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研究、诊断及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对未育健康女性及患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手术前后的盆隔裂孔进行观察及测量,获得健康未育女性及脱垂患者手术前后盆隔裂孔形态特征及各径测量值范围,探讨如何更加准确获取盆底结构图像和数据,从而准确诊断盆底器官脱垂及为评估脱垂术后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妇科门诊及住院治疗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62例住院手术治疗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与对照组(44例未育健康女性),应用经会阴超声二维、三维结合,对对照组及观察组手术前后的盆隔裂孔进行扫描与声像图重建,获取图像,记录研究对象盆膈裂孔的相关数据,并将数据值及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纵切面二维图像显示清晰基础上,进行三维重建图像及后期图像处理,获得盆隔裂孔横断面的清晰结构图像。对照组健康未育女性组,盆隔裂孔呈双侧对称的菱形结构,双侧耻骨直肠肌连续完整,肌纤维走行有序,与双侧耻骨紧密相连,形成完整封闭的结构,盆隔裂孔正中线上有尿道、阴道、直肠,由前至后依序排列。观察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膈裂孔失去规则的菱形结构特征,双侧耻骨直肠肌不再对称,结构松弛,可以出现一侧或双侧变薄、断裂、或膨出等,Valsalva动作时不能正常显示中线上的尿道,阴道及膀胱结构,静息时,阴道闭合的“H”形结构消失,被膨出的器官遮挡,呈结构紊乱回声。静息、缩肛和Valsalva动作时,观察组肛提肌裂孔面积(20.64±2.57)、(18.32±2.77)(25.33±3.05),明显较对照组(12.52±2.42)、(10.35±1.41)、(13.71±3.89)增大,两组间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41例回访患者静息及缩肛时,肛提肌裂孔面积(18.05±3.65)、(16.01±3.04)较术前(21.25±2.63)、(18.08±2.60)显著缩小,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可以清晰显示女性盆隔裂孔内各结构形态特征及相互位置关系,是对女性盆隔裂孔观察的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手段,可为盆腔器官脱垂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提供更丰富的三维立体空间信息和有意义的诊疗依据,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