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吉西他滨是一种破坏细胞复制的二氟核苷类抗代谢抗肿瘤药,在临床上广泛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同时对于包括胰腺癌、胆囊癌、乳腺癌和平滑肌肉瘤等在内的其他许多实体瘤具有活性。但是,该药的治疗窗小,易引发以骨髓抑制为主的不良反应。有研究表明,编码胞苷脱氨酶(CDA)的基因序列中的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G208A和A79C可能会影响吉西他滨的血药浓度,进而影响其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乃至疗效。但在中国人中未有过相关报道;即使在白人中,类似的报道也存在较大争议。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有:1.建立快速、准确、可靠的CDA基因常见突变分型方法;2.测定CDA基因常见多态性位点G208A与A79C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与肿瘤患者中的突变频率;3.建立吉西他滨在人血浆中的血药浓度检测方法;4.研究CDA A79C对于中国肿瘤病人使用吉西他滨后的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建立了检测CDA A79C位点基因型的引物特异性PCR方法,同时参考文献报道的PCR-RFLP方法检测G208A位点的基因型;以此为基础测定这两个位点在中国汉族健康志愿者和肿瘤患者中的基因突变频率。参考文献,在实验室条件下建立HPLC-MS/MS方法用以分析吉西他滨用药后的血药浓度;通过收集中国肿瘤病人使用吉西他滨后的血液样本以及毒性监测数据,建立CDA基因多态性位点与吉西他滨血药浓度及毒性的关系。研究结果CDA A79C突变型等位基因在中国健康志愿者和癌症患者中的频率分别为12.3%(n=102)和12.0%(n=50),两个群体间没有差异(p=0.862),总频率为12.1%(n=152);上述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表明所建立的引物特异性PCR方法准确,可用于基因筛选工作。CDA G208A突变型等位基因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的频率为1.9%(n=52),而在50名中国癌症患者中并未检测到该突变,总频率为1.0%(n=102)。吉西他滨输注结束后的第20和90分钟采集患者静脉血。携带CDAA79C突变型等位基因的突变组患者(基因型AC或CC,n=9)在第20和第90分钟的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3.03±1.70μg/ml和0.10±0.07μg/ml,而野生组患者(基因型AA,n=33)在两个时间点的平均血药浓度为2.39±1.14μg/ml和0.11±0.20μg/ml。按照基因型分组比较后,并未发现两组患者在使用吉西他滨后血药浓度有显著差别(第20分钟p=0.191;第90分钟p=0.872)。在对患者进行三个疗程的跟踪监测后发现,使用吉西他滨为主的化疗后的不良反应以血液抑制为主,其中最集中的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总发生率为81.1%。通过基因分型对结果进行分组处理后发现,携带CDA79C突变型等位基因的突变组患者(基因型AC或CC)发生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比例为62.5%(5/8),显著高于野生组患者(基因型AA)中的17.2%(5/29)(p=0.021)。同时,突变组患者中发生严重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的比例分别为25.0%(2/8)和12.5%(1/8),同样高于野生组的13.8%(4/29)和6.5%(2/29)。尽管由于例数太少而难以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白细胞减少p=0.591,血小板减少p=0.530),但仍然能看到,突变组患者在使用吉西他滨后,遭受严重不良反应的概率普遍高于野生组。结论本研究中所建立的CDA A79C引物特异性PCR分型方法有效准确,可用于后续研究;CDA A79C和G208A在中国人群中的突变频率分别为12.1%和1.0%;尽管未发现CDA A79C与吉西他滨血药浓度间的直接联系,但携带该突变的患者在使用吉西他滨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