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是绿洲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其利用类型的分布以及面积大小直接影响该地区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相互制衡的关系。研究绿洲土地利用对正确制定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甘肃省石羊河中下游(包括凉州区和民勤县)为研究区,在“3S”技术的支持下,结合RTK-GPS、“资源二号”遥感数据获得流域2006-2009年压减灌溉面积空间分布图;在Costanza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基础上,参照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功能价值表,计算出1989年、2000年、2006年和2008年石羊河中下游地区耕地、林地、草地、园地四种生态服务类型价值,得出1989年、2000年、2006年和2008年流域生态类型价值变化图,探索了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土地利用变化同生态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完成了以下主要工作并得到初步结论:(一)完成了对武威市凉州区和民勤县2006-2009年压减的4040个地块的测量,涉及个体农户、村小组、国营农场3000多个,测量面积42188hm2,剔除非耕地面积15403hm2。得到详细且准确的压减灌溉配水面积的空间属性信息。(二)武威市凉州区和民勤县压减耕地面积的分布在:1)绿洲边缘沿沙带;2)大片绿洲外围的岛状绿洲;3)远离居民聚集区。(三)运用MO组件以及VB语言建立压减耕地面积数据库,主界面由菜单栏、地图显示模块、属性显示模块、工具栏按钮、坐标显示栏等五部分组成。具体实现点击/条件查询、放大/缩小、平移/漫游、全图显示和统计等功能,便于压减灌溉面积信息的查询和更新。(四)石羊河中下游生态系统类型变化:1989-2008年草地面积(天然草地、牧草地、固沙类草地等)由23000hm2增加到385880hm2增加量为362880hm2;2000-2008年间,耕地面积(旱作农田,种植粮食、经济作物等)由159800hm2减少到156513hm2减少量为4860hm2。草地面积基本维保持不变,由386613hm2减少到385880hm2,减少量为733hm2。林地面积(乔木、灌木、人工林等)在1989年到2000年由99267hm2变为59600hm2下降39667hm2后,2000-2008年有所回升,增加12400hm2,其面积达到72000hm2。园地面积(果园以及和果园和蔬菜、牧草间种地等)在1989-2008年间由4133hm2增加到11807hm2,增加量为7674hm2。(五)整个石羊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1989-2008年间从34.699亿元上升到53.263亿元,增加量达到18.584亿元。1989-2008年间,耕地生态价值总量保持±0.2亿元波动,但其价值量占四种生态类型的比例下降了14.183%。林地贡献的价值量1989-2000年间降低了近8亿元,2000-2006年间有所回升,价值量增加了2.397亿元。2008年草地相比1989年其生态价值量从1.5亿元提高到24.721亿元,提高了15倍,价值比率从4.323%提高到46.413%,提高了43%。受到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价值的作用,流域园地价值量从2000-2008年间保持±0.2亿元的波动。本文通过对石羊河中下游流域压减灌溉面积的测量和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生态服务价值量的研究,得出了压减灌溉面积分布格局和1989-2008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价值量的变化,为今后该地区生态改善建设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