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秦巴山区猪苓主要产区进行资源环境调查的研究,并收集猪苓菌核及土壤,分别测定菌核中麦角甾醇与猪苓多糖含量和土壤中有机质、大量元素含量,探究土壤理化性质与猪苓品质的关系;筛选猪苓优良袋料培养基。以期为猪苓高产高品质人工栽培产地选择与栽后管理提供依据,并为纯菌种人工栽培时优良袋料培养基选择提供参考。采用实地观测的方法,观测了种植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药材种植园的来源于陇西、定西和渭源等17个不同产区的蒙古黄芪的生物学性状,以研究蒙古黄芪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研究结果如下:1、对秦巴山区部分猪苓主要产区进行自然环境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海拔1100~1700m均能进行人工栽培;坡度为20°~40°的林间猪苓分布较多,且周围植被种类丰富;土壤为腐殖土或富含腐殖质砂壤土,pH呈中性偏酸性;阴坡和阳坡均能栽培猪苓,但阳坡居多;有一定的森林覆盖率有利于猪苓生长。2、目前秦巴山区人工栽培猪苓主要采用菌棒伴栽法。但不同地区对处理菌棒的方法略有差异:留坝县近年采用将菌棒从中间劈开以代替木棒打孔法与木棒上砍鱼鳞孔的方法,略阳、丹凤、卢氏目前仍采用木棒砍鱼鳞口的方法;调查发现留坝县栽培的猪苓单个体积较其他地区大,这可能由于从中间将木棒劈开有利于蜜环菌吸收营养,使猪苓有足够的养分。猪苓对土壤温度、湿度、海拔都有较高的要求,猪苓在适宜的环境中体积大,生长迅速;有效进行栽后管理能提高猪苓品质。3、分别测量调查区的土壤理化性质与猪苓多糖与麦角甾醇含量。结果发现,土壤中大量元素和有机质含量与猪苓多糖和麦角甾醇含量呈负相关关系。4、筛选袋料培养基研究发现,液体菌种比接固体菌种的菌丝生长速度快,有利于猪苓菌丝生长。袋料培养基C源为玉米芯和为木屑与棉籽壳混合时菌丝生长速度快。5、蒙古黄芪生长期约215d,其中播种30d左右进入出苗期,出苗结束至始花期约25d,始花期至终花期约25d,初果期至熟果期约35d,熟果期至衰老期约100d;选择观测的20个蒙古黄芪的性状中,作为质量性状的4个性状均表现了良好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这是由于质量性状是由蒙古黄芪的基因型决定的,变异不大;作为假质量性状的5个性状则表现了相对较好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作为数量性状的11个性状表现较差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这是由于数量性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导致性状变异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