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安回民街(回坊)是典型的都市回族社区,历史厚重,地理位置优越,人口流动剧烈。让人不经思索,渐变的寺坊结构和人口格局是否对坊民的文化认同产生了影响?坊内的传播媒介在构建民族文化认同和维持族群边界的过程中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本文通过田野调查,从时空两个纬度分析渐变格局中民族文化认同的形成基础和变迁因素。通过对媒介的内容分析和受众的深度访谈,试图从传播学涵化视域下分析不同的时期的媒介内容塑造了坊民怎样的文化认同并采取了何种涵化策略。研究发现寺坊结构的变迁在早期形成了统一的文化认同,伴随教派的流入而形成的相互独立的文化认同,后因居住格局及人口流动,"同拜独一主"的文化认同被坊民普遍接受;伴随仪式而生的符号媒介依然成为伊斯兰文化认同的主导力量。报刊在特定时期内维系了族群的内聚力和文化独立性。大众传播媒介便捷了信息流动,却淡化了"回坊"宗教意义,民族文化发生被动内卷。新时期,"西安回坊(Xian_huifang)"公众号的创建再一次争取到坊民的注意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族群文化的边界。在历史和媒介的双重作用下,地理格局被动发生着变化,媒介更新和调适则是主动的赋权,用户生产内容都在不同时期影响着西安回坊民族文化的认同,文化认同的变迁在随即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