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的大方隧道,全长7130m,是新建客运专线铁路成都至贵阳线乐山至贵阳段“四桥十三隧”重难点工程之一。隧道暗洞起始即下穿既有杭瑞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堤(下穿起讫里程D1K392+270~D1K392+380)。公路路面距隧道拱顶仅高26m——埋深浅;路堤边坡防护体全部为体内空洞多、表层缝隙大的干码片石,路堤主体下部为岩溶管道发育之溶蚀灰岩、上部为回填粘土和碎石角砾——稳定性差;高速公路通行车流量大且处于高填方路段——沉降风险高;交叉影响段隧道桩号为D1K392+265~D1K392+380,长度为115m(对应高速公路里程约为K1741+700—+750)——里程长。为保证隧道下穿施工过程中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及下穿高速公路隧道的安全顺利掘进;积累在多种不利因素并存的情况下下穿既有线施工的工程经验。下穿段高速公路路面沉降和洞内沉降的控制措施;隧道超前支护和系统支护措施;隧道开挖爆破的控制措施等。经过多次会审和现场会勘,决定除遵循原设计衬砌类型Vc以外,开挖方式采用三台阶预留核心土工法;还决定采用80mφ108双层超长大管棚超前支护和φ76钢管桩注浆加固路堤边坡防护体以控制高速公路路面和隧道洞内沉降,再结合对高速公路的地表沉降监测及洞内沉降收敛监控量测等技术手段保证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以及采用控制爆破与用HW175型钢钢架取代I20b型钢钢架的加强支护措施控制隧道拱顶沉降与周边围岩收敛,通过以上各项措施最终顺利安全下穿既有高速公路。在施工中采用φ108双层超长大管棚准确定位为以后的开挖,与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证。对高速公路的路堤本体采用地表径向注浆为高速公路的路面沉降打下坚实的基础;采用地表沉降监测及洞内监控量测为隧道洞身开挖提供了数据的支撑;通过以上技术措施成贵高铁大方隧道顺利安全的通过了下穿杭瑞高速公路。超长管棚、地表注浆、地表监测在云贵地区岩溶发育地区与不良地质的隧道施工有很好的借鉴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