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超声造影技术,通过灌注曲线图谱定性、定量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病灶的时间-边界图谱差异,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进行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的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共计60例,年龄30~70岁,术前患者均未接受过其他任何关于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治疗,诊断结果皆经术后或穿刺活检病理结果证实。使用Philips IU22超声诊断仪,仪器内置脉冲对比成像技术(contrast pulse sequencing,CPS)。线阵探头频率为7~12MHz,造影模式下探头频率4~8MHz,机械指数小于0.09。超声造影剂采用声诺维(SonoVue,Bracco,Italy),为磷脂包裹的六氟化硫(SF6)冻干粉剂,使用前用5ml生理盐水溶解冻干粉,快速充分振荡成微泡混悬液,根据病情抽取1.8ml~2.4ml不等剂量于肘静脉快速团注,随即快推5ml生理盐水冲管。观察病灶期间进行动态记录。超声造影完毕后,结束造影状态并进行影像图片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结果: 1、60例乳腺肿瘤患者,经病理证实:良性肿瘤36例,恶性肿瘤患者24例。良性组36例共37个结节病灶,恶性组24例共24个结节病灶。 2、超声造影前后乳腺良恶性肿瘤最大直径尺寸变化情况:在超声造影之前,恶性乳腺肿瘤的最大直径为13.0±3.7mm,超声造影后最大直径为17.2±0.7mm,恶性乳腺肿瘤造影前后所形成的直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乳腺肿瘤在超声造影前的最大直径为10.2±0.3mm,在超声造影后肿瘤的最大直径为11.3±0.4mm,造影前后的平均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乳腺肿瘤病灶的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在60例病灶中,良性组的时间强度曲线的PI、曲线的斜率明显小于恶性组,AT值、TTP及TPP-AT均明显大于恶性组病灶。 4、乳腺肿瘤的超声增强模式:良性肿瘤以均匀性、离心性增强为主,恶性肿瘤以不均匀性、向心性增强为主,恶性组病灶内灌注缺损区和病灶周边放射状血管的出现几率远高于良性组。 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定性、定量评估乳腺良恶性肿瘤病灶时间-边界图谱的差异,造影前后肿瘤最大直径和时间-强度曲线表现出的差异性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方面的有一定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