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源识别是认识气藏气水活动规律、调整合理生产制度、制定相应治水措施的关键。苏东41-33气藏是典型的“三低”气藏,投产前实施整体压裂改造,改造后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交错,导致气井出水异常。在快速投产、高速开发过程中,现场很少实施生产测井,由于缺少生产测井资料,导致气水界面无法确定,出水水源类型难以判断,进而造成治水措施选择不准、大量气井暴性出水甚至停产。因此,准确识别出水水源成为该气藏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苏东41-33气藏缺乏生产测井资料等问题,提出了水源识别方法:在统计气藏产水、产气变化情况基础上,利用现有生产资料,应用生产动态资料法、完井测井解释法、生产水气比法、产出水矿化度法等,对出水水源进行了初步识别,并结合水侵方式及布井位置,划分了4个不同出水特征的井组;提出以水侵参数变化特征代替生产测井资料的方法验证初识别准确性。利用物质平衡原理,对各井组进行水体能量、水侵量及水体活跃程度综合性评价,通过分析各井组水侵参数的大小及变化趋势,并与各类水源特有的水侵规律进行对比验证,准确识别了各气井出水类型;通过岩心水驱实验及出水特征分析,对不同出水类型气井的日产水、水气比、矿化度、含水饱和度、泥质含量、水侵特征等参数进行筛选、分类、统计,结合现场专家意见,制定了适合苏东气田的水源快速识别标准。利用水源识别结果,根据不同水源的生产动态特征及水侵特征,提出了不同水源井分类治理对策:边水水源井以控水稳产为主,后期辅以排采工艺,通过建立气水两相稳定界面流动模型,确定了合理压差及配产;层间水水源井以控水为主,采用Chaperson方法对临界产量进行了优化;层内水以排水采气为主要手段。在进行排采工艺优选时,通过现场应用对比,优选了李闵椭球模型作为该气藏气井临界携液流量模型;在各排采工艺适应性分析基础上,从井筒特征、生产动态特征、地层特征等条件入手,初选排采工艺,并考虑工艺成本的经济指标,最终优选出适合该区块目前生产情况的泡排、优选管柱等排采工艺。现场应用表明,苏东气田水源快速识别标准能够快速、有效的识别气井水源,提出的治水对策合理可行。但是,此标准更多的是结合现场经验总结而来,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数据库系统作为支撑,其准确性仍然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