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X了”是口语常用结构之一,借鉴构式语法理论,我们称其为构式。本文在对其构式构件、主观量和主观性进行考察的基础之上,分析该构式的形成与构式义的整合。本文包括绪论、主体和结论三部分。绪论部分界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可X了”构式,介绍了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简述了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了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可X了”构式的构式义和该构式主观性、主观量。主体部分包括第二章至第五章。第二章从词典对“可X了”构式的解释切入,对该构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写。本章介绍了构式“可X了”,并对构式的构件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分析了“可”、“了”的性质和功能,对可以进入构式的成分做了描写分析,分析了它们性状义隐含的量性特征,最后描写了构式的句法功能。第三章运用构式理论,对“可X了”构式的形成以及构式义的整合进行了研究,其构式义是各个构件互相整合的结果,语气副词“可”的强语势迁移,使“X”的量性达到高量级,“X”的程度义又感染“可”,使整个构式具有主观评述性程度高量级的意义;分析了其他“可+A”的意义,指出它们跟本文构式的差异;最后总结了“可X了”构式的话语功能:元语增量功能和焦点凸显功能。第四章对“可X了”构式的主观性和主观量进行了详细描写和解释。首先分析了构式“可X了”主观性的表现,文章主要从说话人的情感、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的认识三个方面分析构式的主观性;此外分析了其主观性和主观量的表现形式。“可X了”构式,作为表示一个主观大量的结构,不仅表现主观评价的客观量级,还显示了主观评价自身的量级。第五章选择了“很X”“怪X(的)”和“太X(了)”三个表程度的结构作为比较对象,分别从其句法语义、主观性和主观量三个方面做出了比较,对这四个表程度结构的主观性做出了排序,“可X了”主观性最强,其次是“太X(了)”,再次是“怪X(的)”,“很X”的主观性最弱,客观性最强。主观量方面,“很”客观程度高量,“怪”主观异状量,“太”表示主观程度高量或者主观过量,“可X了”是主观高量。第六章总结全文,做出结论。“可X了”是一个表达主观程度高量级的构式。本文的研究不仅对“可”词性的争议有帮助,对教学也有一定的裨益;此外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最后探讨了构式的教学对策,提出了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