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对新生大鼠急性高氧性肺损伤中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tleav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建立新生大鼠高氧性肺损伤的模型;2、观察高氧性肺损伤急性、亚急性期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2,9)的表达量和活性的变化,探讨其在基质损伤和重建中的作用;3、探讨给予1型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高氧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和MMP-2,9表达的影响,为临床防治高氧性肺损伤提供依据。方法:72只3~5天的新生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3组:Ⅰ空气组;Ⅱ高氧+生理盐水(高氧组) ;Ⅲ高氧+缬沙坦(治疗组),各24只。再按实验时间点3,7天分二个亚组12只;每个亚组分灌洗组和非灌洗组,各6只。将Ⅱ、Ⅲ组放于氧箱中,保持箱内氧气浓度为90%~95%,Ⅰ组置于空气中;Ⅲ组自实验次日起每日同一时间灌入缬沙坦30mg/kg;Ⅱ组灌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每组分为①肺泡灌洗组和②非肺泡灌洗组两个亚组。灌洗组在各时间点麻醉动物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测定灌洗液中MMP-2,9表达活性;非灌洗组各时间点处死动物,取左肺行免疫组织化学结合显微图像分析检测MMP-2,9表达半定量分析;右肺100mg制肺组织匀浆,检测总蛋白和丙二醛(MDA),余下右肺组织称量后置于烤箱中测肺湿/干重比。结果:1.高氧下3天新生大鼠精神反应差,7天后体重增长不明显,呼吸急促,活动迟缓。2.肺组织病理切片:高氧组3天时肺泡腔内有明显出血和炎性细胞渗出,7天时损伤加重,肺间隔增宽,肺组织结构紊乱。缬沙坦治疗组炎症改变有减轻,肺间隔增宽不明显。3.肺湿/干重比:实验3天,高氧组较空气组增高;7天时,高氧组明显高于空气组(p<0.01),而缬沙坦治疗组与高氧组相比,该比值有明显下降。4.肺组织匀浆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含量检测:实验3天,高氧组TP含量已高于空气组;7天时,高氧组TP含量持续增高;缬沙坦治疗组与高氧组相比,实验3天、7天均明显下降。5.肺组织匀浆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实验3天时,高氧组MDA高于空气中(p<0.01),随高氧暴露的持续,继续增高;缬沙坦治疗组与高氧组相比,3天和7天MDA含量明显下降(p<0.01)。6.肺组织MMP-2,9表达(免疫组化):正常空气组肺组织中MMP-2和MMP-9均仅有较弱的表达。高氧暴露后,MMP-2表达明显增多、增强,3、7天与相应时间点空气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MMP-9表达在高氧后7天始有明显增强,有统计学意义。缬沙坦治疗3天MMP-2和MMP-9表达均无明显变化,治疗7天才明显抑制两酶的表达强度,与相应时间点高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肺泡灌洗液中MMP-2,-9活性(酶谱学分析):空气组MMP-2和MMP-9活性极低。高氧3天,MMP-2活性明显增强,与空气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MMP-9活性增高不明显;高氧7天时MMP-2和MMP-9活性均有明显增强。缬沙坦治疗3天对MMP-2和MMP-9的抑制不明显,治疗7天可抑制两者的异常表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长期的高浓度吸氧可导致新生大鼠的急性肺损伤,病理表现为肺组织局部充血和出血、炎症渗出、肺泡数目减少和结构组织紊乱;2、MMP-2和MMP-9在新生大鼠急性高氧性肺损伤时有高表达,提示其在该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3、MMP-2在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时的变化较MMP-9迅速而敏感,提示前者的致损伤作用较强;4、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通过抑制MMP-2和MMP-9的表达,可减轻炎症反应和肺水肿,从而对新生大鼠的高氧性肺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但临床应用还需进一步积累资料和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多发骨折-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模型,观察重楼总皂苷(RPTS)对实验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α(IL-1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损伤肺组织的
第一部分 小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   目的:掌握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术的手术技巧及对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成功建立小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以探讨器官移植免疫学病变发
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小儿白血病治疗失败、疾病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其产生是多因素、多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关于多药耐药的研究,既往大多着眼于肿瘤细
目的比较不同运动强度预处理下脑缺血大鼠海马区DNA-PKcs/GADD45β及Nogo-A/GAP-43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8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脑缺血组(n=2
目的探索连翘酯苷下调脓毒症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抑制脓毒症大鼠血清补体C5a及其受体CD88上调的潜在免疫学机制,为基于特定免疫机制的连翘酯苷靶向治疗脓毒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选择雄性Wistar大鼠21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组(n=15)、假手术组(n=15)、治疗组(n=90)、模型组(n=90)。治疗组根据不同时间点(24h、48 h及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