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作为一种文本,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承担着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载体;文言文作为教学文本,其中包含着优美典雅的文辞,光辉灿烂的思想,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和体会古人思想,培养语文素养的范本。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并没有发挥其作为教学文本的作用。总的来说,文言文教学出现了以下问题:教学被困在文言翻译的老路上,丢失了文言文语言本身的诗情画意;文言文教学忽视了文章与文学相结合的关系,使得教学解读仅局限于平面;文言文教学脱离谈文化,使得教学陷于空洞中。虽然许多学者与一线教师提出诸多文言文教学的改进方法,但是仍无法使文言文教学彻底走出当下的困境。笔者查阅并研究相关资料,从文言文自身特点出发,在“文本细读”理论中受到启发,认为结合文言文自身特点,引入“文本细读”理论,才是引领文言文走出困境的根本性道路。本文以“文本细读”为理论支撑,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列举了当下的文言教学所陷入的困境并对造成这种困境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困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文言文翻译机械化,文言语言在翻译成白话文时丢失了其诗情画意的特性,只剩下干巴巴的文字;忽视章法与文学的结合,使得文言文教学偏向于一方,造成了教学的平面化;过分强调文化,使得文言文文本的价值未充分挖掘,整个文言文课堂空洞无物。而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在于教师修养与认识的不足,教师在古文方面的修养不足或认识失误,导致在备课时就未深入文本,最后直接造成了教学不深或教学出错。除此之外,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学生方面也存在相应的问题。之后便是本文的第二部分,这部分首先对“文本细读”理论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具体说明了“文本细读”理论的理论来源、内涵、特征以及实施原则,从而对“文本细读”理论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之后便针对文言文这一特殊文章体裁进行了分析,笔者在阅读王荣生教授的相关著作后总结出文言文具有三大特征,分别是基本特点是文言、是章法与文学的统一以及文化在文言文中是多层表现。之后便分析了“文本细读”理论能够运用于文言文的原因,即对将“文本细读”理论运用于文言文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从教学目的说,“文本细读”理论与文言文教学目的相契合,即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文言文的特征上说,“文本细读”理论与文言文的特征相契合,能够使得文言文教学课堂从或机械或空泛的环境中解脱出来,重新回归文言文文本本身,使得文言文教学课堂重新焕发出语文味。之后,又对将“文本细读”理论作用于文言文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从文言上来说,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从章法上说,提高了学生对文体的辨识度;从文学上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从文化上说,有利于引导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本文的第三部分则是行文的重点,在第二部分论证了“文本细读”理论与文言文教学相结合的合理性之后,第三部分则立足于文言文的基本特点,运用“文本细读”理论提出一些运用于文言文的教学视角和方法。在以往的将“文本细读”理论与文言文相结合的论文中,多数是以“文本细读”理论为主角,以“文本细读”的特点为立足点来分析文言文,并没有完全立足于文言文这一特殊的文章体裁样式。因此,本文以文言文为立足点,运用“文本细读”理论中的“还原”、“矛盾”、“留白”的方法,从文言文具有的文言、章法文学结合处以及文化三个特点的角度进行分析,并辅之以相应的大量课例与分析,即从理论的角度又从实践的角度分析了怎么结合文言文特征运用“文本细读”理论进行教学。第四部分是全文的结尾,分析了文本细读下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与启示,在有效性上,“文本细读”理论能够使得学生更加切近文本,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此外,语文语境下“文本细读”理论中的很多要求与文言文教学目标相通,运用“文本细读”理论能够有效完成文言文教学目标。总而言之,本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没有从“文本细读”理论的视角出发,而是从文言文独有特征的角度出发,将文言文特征与“文本细读”理论相结合,尝试探索出一条适合文言文这一特殊文体教学方法的道路。既从理论的角度,又从实践的角度探索出解决当下文言文教学困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