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民性改造关涉人的现代化,是传统社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环节。在我国社会已进入现代化转型加速而人的现代化凸显重要的今天,回顾和反思我国近代历史尤其是五四时期国民性改造的思潮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代以来,我国因应外势的挑战而历由的变器、变政的种种努力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意识到,由传统文化所陶养出来的中国人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人。他们既缺乏权利和自由意识,又不具备社会责任的能力。因而,要实现人的现代化进而实现救国,就必须引入表征现代工业文明价值观的个体主义,在新的社会文化氛围下,通过思想革命,运用启蒙手段,来转变人们的思想性格,彻底改变在长期的封建统治下积淀而成的国民劣根性。 胡适是五四时期国民性改造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本文旨在对其改造国民性思想做一系统整理,以揭示其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本文由四章组成。在第一章里,概括了胡适国民性改造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背景及渊源。文章指出,严复尤其是梁启超具有自由主义特征的“新民”思想以及幼年儒学教育所养成的怀疑精神和对方法的注重,对胡适后来接受易卜生主义和杜威的实验主义,并将其用于国民性改造具有重要影响。第二章则详细介绍其改造目标和主要内容。胡适从人的自然性、个体性和社会性三个层面上,批判国民的奴隶根性和旁观性并用易卜生主义培养国民建立健全的个人主义人生观,即追求个性解放、独立自由并负起对于社会的责任。第三章分析了胡适改造国民性的方法和途径,胡适将杜威的实用主义化约为方法论,并以此批判国人的“奴性逻辑”,培养其“智能的个性”,实现其思维方式的变革。他认定愚昧是近代中国贫弱的重要根源,倡导教育树人进而实现救国。同时,作为自由主义者,胡适主张建立民主政治制度以训练国民提高其素质。第四章则对其国民性改造思想作了一分为二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