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滑坡作为危害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因而针对滑坡隐患的可靠、及时识别具有重大的社会与经济意义。传统的滑坡识别方法主要是依赖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图像,常用的人工目视解译方法精度高效率低,专家知识依赖性强,难以满足大数据量遥感图像判读,因而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滑坡自动识别方法逐渐得到关注与应用,深度学习方法能够自动提取滑坡隐患相关特征,端到端的训练模式极大提高了滑坡识别效率与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星载L/P双波段Pol-InSAR植被垂直结构模型与反演方法研究》(项目编号:62061038); 宁夏自然科学基金《双波段极化干涉SAR植被DEM模型与反演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20AAC020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滑坡作为危害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因而针对滑坡隐患的可靠、及时识别具有重大的社会与经济意义。传统的滑坡识别方法主要是依赖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图像,常用的人工目视解译方法精度高效率低,专家知识依赖性强,难以满足大数据量遥感图像判读,因而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滑坡自动识别方法逐渐得到关注与应用,深度学习方法能够自动提取滑坡隐患相关特征,端到端的训练模式极大提高了滑坡识别效率与自动化程度。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具备全天时、全天候遥感监测的能力,能够完整获取地物目标后向散射特性,将其与InSAR技术结合可以有效提取地表形变信息。本文融合卷积块注意力与自注意力机制,组合光学与DEM的波段信息,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实现对研究区的滑坡隐患识别,将滑坡隐患识别结果与InSAR形变相结合,可以充分利用两者的互补性,完成研究区域滑坡隐患的识别与风险分析。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研究成果如下:(1)InSAR干涉测量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本文研究区域选定为宁夏隆德县,该区自然环境脆弱,容易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数据方面选择高分二号全色数据、哨兵一号SAR数据以及SRTM高程数据作为本文研究数据源。形变提取方法选择InSAR干涉测量,针对InSAR干涉测量中的轨道校正、影像配准、干涉处理、相位滤波、地理编码等关键步骤进行介绍与实现,为后续研究区形变提取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2)注意力融合的滑坡识别算法研究,这部分研究内容是基于像素级的滑坡区域分割,模型选取图像识别领域常用的编码器-解码器架构,在浅层特征语义层引入卷积块注意力机制,从空间和通道两个维度增强模型对滑坡区域的关注程度;在深层特征语义层引入改进的自注意力机制,帮助模型获取全局感知能力的同时,利用CNN的图像归纳偏差有效避免了自注意力的大规模预训练。本文算法的滑坡识别准确率达到96.81%,与DeeplabV3+、U-net方法相比分别提高了 0.31%和 0.58%。(3)基于InSAR的滑坡隐患风险分析。本文利用PS-InSAR与SBAS-InSAR两种时序InSAR技术对研究区地表形变信息进行提取,通过对比发现PS-InSAR形变结果存在较大范围失相干,而SBAS-InSAR形变提取结果较为完整,综合两种时序InSAR形变结果共圈定出研究区内重点形变区185处,重点形变区主要分布于隆德县中低山区、黄土丘陵区以及红岩丘陵区,在河谷平原区分布较少。结合时序形变结果对本文算法识别出的滑坡隐患点进行风险评估,重点分析了隆德县温堡村北部、光联村西部和北部的滑坡隐患区,借助时序形变曲线定量描述滑坡隐患区的形变情况,为隆德县滑坡隐患的识别与风险分析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本报告是一篇汉译英翻译实践报告,其翻译实践部分由《中国日报》官方网站上的八则新闻组成。译者选取的新闻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紧密相关,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译者有效解决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顺利完成了此次翻译实践。关联理论认为,翻译的本质是双重“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第一次交际是译者与原文作者的交际,第二次交际则是译者与目标读者的交际。因此,译者需要成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联络人
本文是一篇英译汉笔译实践报告,笔者以学术著作《语言经济学-多语制的市场潜力》的翻译实践为基础,介绍了本次翻译任务的过程,分析总结了学术类文本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本报告的理论指导是目的论的三大基本原则,即目的原则,忠实性原则和连贯性原则。笔者结合翻译材料中句子结构严谨,逻辑关系严密等语言特点,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从词汇,句子和篇章三个层面探讨了翻译此本著作时遇到的难点,阐述了翻译过程中增译、省译、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标志,对于宣传本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评价理论的指导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闻作为翻译实践语料,通过分析新闻中作者的情感、判断、鉴赏等方面态度观点,以及文本中评价性语义的介入方式和级差表达,运用一定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传达原文人际意义,以达语篇人际功能的对等。该实践报告包括四个章节。第一章为翻译任务介绍。主要包括文本介绍、翻译过程介绍、
本文以Cyber Bullying:Bullying in the Digital Age中的第一和第二章的汉译为例,以目的论为指导,分析、总结了翻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探讨、归纳了翻译信息类文本所使用的方法。原文本以蓬勃发展的网络时代出现的日益严重的网络欺凌现象为话题,讨论了如何正确认识和预防网络欺凌现象,有助于构建健康、安全的网络空间。本文属于信息类文本,具有说明、传递信息的功能。为了实现
本文是一篇汉英翻译实践报告,笔者以《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竣工报告》第一章和第二章的翻译为基础,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在纽马克语义和交际翻译理论在此次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本翻译实践报告主要包括翻译任务描述、翻译过程描述、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践翻译总结。第一部分是翻译任务描述,笔者介绍了翻译文本的来源,以及本次翻译实践的意义。第二部分对翻译过程进行描述,具体包括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和译后校对。第三部分为文献综
人工智能发展迅速。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以此为基础的翻译项目对读者和译者都有一定的意义。笔者选取了《人工智能在疫情中的应用》的第一章和第三章为翻译实践素材,文章介绍了世界大流行病毒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分析和预测确诊病例的作用。本文以德国功能学家赖斯的文本类型理论为指导进行了翻译实践,详细分析了如何运用文本类型理论解决科技文本中翻译的问题。在翻译过程中,笔者
本文是一篇英译汉笔译实践报告。笔者选择V.K.Joshi《简明葡萄酒科技百科全书》的第一章作为翻译材料,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分析了本人在翻译葡萄酒文本时遇到的困难,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技巧。该文本具有信息型文本的特点,首先对葡萄酒的历史和酿造技术进行了概述,涵盖葡萄酒产区、酿酒葡萄品种,以及世界葡萄酒市场贸易和旅游等主题。近年来,中国葡萄酒在世界舞台上脱颖而出。尽管中国葡萄酒的起源相对较早,但大多数成
本报告以英文原著The 5 Love Languages of Chidren中第一至第三章英译汉实践为例,根据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进行英汉语言转换和适应性选择,并归纳总结了适用的翻译方法以应对说明类文本的翻译任务。原文本语言准确、简短,内容逻辑性强;作者强调父母要主动了解孩子表达爱的方式,也要正确地表达对孩子的关爱,从而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依据生态翻译学理
本文是一篇汉英翻译实践报告,以杨本芬《秋园》第一章和第五章的翻译为基础,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叙事文体学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秋园》以中国近百年历史社会变迁为背景,讲述了一位普通中国女性一生的故事。本书自2020年6月出版以来,受到读者广泛关注和喜爱。叙事文体学是一种以叙事学为框架来分析文本的文体学研究,综合了叙事学与文体学的研究重点,能从“叙事”和“文体”两个层面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本报告尝试
本文是一篇关于《百年风雨:她话人生》的英汉笔译实践报告。作者是米里亚姆·米季扬(Myriam Miedzian)和阿里萨·马利诺维奇(Alisa Malinovich),该书是她们基于对美国三代女性的采访而写成的报告文学。书中讲述了不同女性的生活、成长方式及工作,反应了她们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本文分析了翻译《百年风雨:她话人生》过程中如何在CEA(理解、表达、变通)框架的指导下,使译文忠实、通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