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澳大利亚政府疑虑“一带一路”倡议的原因,并重点分析特恩布尔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采取的外交政策。本文主要从地区次体系、国家间政治经济互动和国内政治三个层次,对澳大利亚疑虑“一带一路”倡议的原因进行探析。通过研究发现,澳大利亚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采取了“软平衡”:一方面,较之以往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针锋相对、激烈言辞相比,对“一带一路”倡议采取“回旋式处理”方式,淡化国家级别的重大合作项目。另一方面,有意默许澳地方州和工商企业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开展合作。目前,澳大利亚政府对“一带一路”认知转变最为明显,大体经历了认为其是概念不明、主题模糊的宣传口号,再到是提高中国影响力的有效工具,最后是提供公共产品的重要合作平台的转变。澳大利亚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也从有意忽视、被迫参与到强烈排斥和选择性参与转变。澳大利亚现政府疑虑“一带一路”倡议的原因是多层次、多变量间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综合结果,并不局限于某一层次或某一变量。具体来说,地区体系层次是根本原因:澳大利亚担心中国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来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进而转化成军事实力,从而加速中美在亚太地区的权力转移速度,打破以美国主导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国家间政治经济互动是现实原因:中澳之间的市场开放水平、经济治理方式、社会制度、经济投资结构等存在差异,这些因素客观上增加了澳大利亚对“一带一路”的疑虑程度;国内政治层次是直接原因:澳大利亚外交政策决策者对中澳之间实力对比与威胁的感知失衡,误认为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会给中国崛起带来质的飞跃。总体上,澳大利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是一种被动接纳的过程,对中国权力的担忧、畏惧,贯穿于澳大利亚历届政府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始终。尤其在地区次体系层次,中国“一带一路”的建设给南太地区结构带来冲击,澳大利亚具有直接制衡中国崛起的动力。目前,澳大利亚政府基本确定不会参与“一带一路”整体框架的签署,同时不排除未来可能会采取“新模式”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现阶段,澳大利亚政府参与“一带一路”的主要形式特点是:制度化参与与具体项目参与相互并存。事实上,澳大利亚并不倾向宏大、长期的叙述方式。澳大利亚外交政策决策者至今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具有明确的身份属性即“表明政治立场的选边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