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喀斯特洞穴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形态之一,相对于洞穴外部环境,洞穴环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空间。洞穴水-土-气环境变化影响洞内次生沉积物及洞穴环境的稳定性,是喀斯特作用发生的关键因素。所以研究洞穴水-土-气环境特征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岩溶动力系统的碳转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贵州省绥阳县双河洞为研究区,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每月对洞穴上覆土壤环境、洞内大气环境和洞穴水环境进行监测,并在2017年和2018年的“十一假期”进行七天的连续性监测,分析短时间尺度(昼夜)和长时间(季节)尺度下CO2浓度的变化状况。结合洞穴上覆土壤环境、洞穴大气环境、洞穴水环境等指标,基于GIS空间插值分析、线性拟合等方法,对各环境指标特征进行分析,从而研究水-土-气CO2特征及其对沉积环境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有:(1)大风洞上覆土壤CO2、洞内大气CO2、洞穴水CO2均呈现出夏秋季节高于冬春季节的变化规律,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具体看来,土壤CO2表现出土壤1#、3#、4#之间CO2浓度差异较小,土壤2#因竹林的特殊性导致其CO2浓度较高。洞穴大气CO2同样呈现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距洞口近的监测点,CO2浓度值相对较低,随着监测点的深入,CO2浓度逐渐增加且渐趋稳定的空间变化规律;并且通过密集监测数据分析表明,洞穴CO2浓度呈现出白昼高夜间低的昼夜变化特征。水中CO2分压(PCO2(water))与洞穴大气CO2变化规律相一致,也呈现了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且从空间上分析,大风洞各水点CO2分压均值表现为水点2#>水点1#>水点3#>水点4#,分析其主要受洞道结构影响。(2)根据数据分析显示,大风洞水-土-气CO2之间具有相关性,说明三者之间具有响应关系。通过土壤CO2与洞内CO2的线性拟合可知,土壤1#、土壤2#、土壤4#不同深度的CO2浓度与对应的洞内CO2浓度均具有相关性;土壤3#不同深度与DF10#呈现微弱的负相关性。数据显示,夏季洞穴大气CO2浓度是一年中最高的季节,分析其原因是夏季降水量丰沛,雨水渗透将一部分土壤CO2带入洞穴,并释放出来,使得洞穴CO2浓度在夏季达到全年最高值,这也就说明了洞内外CO2之间的响应关系。洞穴空气CO2和洞穴水中CO2是互相之间的重要来源之一,主要取决于两者之间的浓度含量的多少,当ΔP(water-air)>0,水中CO2逸出,补给洞穴空气CO2,产生脱气沉积;当ΔP(water-air)<0,洞穴空气CO2溶入水中,使水中CO2浓度增加,产生吸气侵蚀。所以,洞穴空气CO2与洞穴水中的CO2变化相一致,说明洞穴水-气CO2之间存在明显的水气交换。(3)通过分析洞穴水-土-气CO2之间的响应关系,分析其对洞穴环境的指示意义。大风洞洞穴水的矿物饱和指数均大于0,表明洞穴水仍处于沉积状态。通过对SIc、SId与PCO2(water)、ΔPCO2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SIc、SId分别与PCO2(water)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说明水中的CO2对SI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但二者与ΔPCO2相关性较弱,说明空气CO2对洞穴滴水中CO2分压具有明显的干扰,对洞穴沉积物沉积具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