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耐量减低(IGT)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特殊代谢状态,其特点是餐后高血糖。IGT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的研究表明:IGT者较糖耐量正常(NGT)者有更高的病死率,因此应充分认识IGT的危害性并对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中医学认为IGT是由于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忧思郁怒、劳伤心脾、年老体衰等多种病因,导致脏腑阴阳气血亏虚,调摄功能失调,行血化津祛浊无力,从而变生血瘀痰浊,郁阻血脉络道使血糖升高。目前中医有关IGT的干预治疗主要在症状改善和实验室指标等方面,很少采用功能和生存质量层次的指标,而且中医证候及辨证分型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不利于合理地判断以“辨证论治”为主的中医药治疗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研究目的运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IGT者的中医证候及生存质量进行较系统规范的研究,探讨IGT的中医辨证标准及分级标准、生存质量及其评价,为更深层次进行IGT的中医临床研究提供科学的符合实际的理论指导。研究方法按照制定的标准收集确诊IGT者92例,并完成中医症状研究观察表和健康调查问卷SF-36量表。为了探讨IGT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同时对20例正常人进行生存质量调查。使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的编码、数据库文件的生成、数据的录入校对,并利用其转出功能转化为SPSS数据库文件,用SPSS13.0、STATA9.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经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显示增龄是引发IGT的重要因素,性别构成无显著性意义。频数统计分析,常见的全身症状有17个,其中健忘出现频率最高;主要的饮食口味症状有6个,咽干口燥是相对多见的症状;出现较多的二便症状有5个,其中夜尿频多最为多见。经一一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分为5种类型较为符合临床实际。经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认为五种分型有统计学意义。对各型的症状进行同质性检验,结果提示信度尚可。同时证明IGT证型与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IGT组的生存质量SF-36的八个维度标准得分结果均低于正常人群。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IGT者生存质量均有一定的影响,IGT中医证型与生存质量各维度之间存在一些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研究结论结合临床,IGT者可分五型进行讨论,分别是气阴两虚型、脾虚湿困型、血瘀痰凝型、阴虚热盛型和肝郁脾虚型,以气阴两虚型为多见。IGT者的生存质量较正常人差,且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其影响较大。本研究通过探讨IGT中医证候特征与QOL研究,对于中医药研究IGT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