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网络游戏产业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精神上刺激与享受。但是,其内在负面的影响和危害也日益彰显。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甚至患上了网络游戏成瘾(IGD,internet gaming disorder)。2013年网络游戏成瘾已归为《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第三章作为临床的研究。青少年作为网络游戏的主力玩家,因网络游戏成瘾最终导致体质下降、逃学、厌学、退学、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报道层出不穷,引起了精神疾病学者、心理学专家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很多研究发现网络游戏成瘾认知控制能力受损,而前额叶-纹状体这条回路在认知控制能力中占有重要角色。之前的影像学研究揭示了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患者前额叶皮层区域在结构和功能异常和认知控制能力受损有关。但是,对于网络游戏成瘾患者纹状体的形态学和认知控制能力之间的关系我们还知之甚少。所以,在本文采用Freesurfer软件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者皮层下纹状体区域尾状核(caudate)、壳核(putamen)、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的灰质体积分别进行提取和比较。另外通过字色干预(color-word Stroop)任务评估了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患者的认知控制能力,并且与论文中影像学结果相结合,检测了纹状体体积与字色干预任务表现的相关关系。影像学的结果发现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患者右侧的尾状核和伏隔核体积相比于对照组显著性增大。而右侧的伏隔核体积增大和网络游戏成瘾的严重性是呈显著正相关的。行为学结果发现网络游戏成瘾患者在不一致的条件下相比于对照组的错误数更多。右侧尾状核体积与行为学任务表现在不一致的条件下(incongruent condition)的错误数(errors)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次,虽然已有影像学研究了网络游戏成瘾患者的皮层厚度的异常,然而目前对皮层网络的分析还不清楚。所以本文第二部分的内容是通过图论的分析方法(graph theory analysis)去考察网络游戏成瘾患者的皮层网络,包括度值(degree)、集群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最短路径(shortest path length)等。结果发现网络游戏成瘾患者和正常对照组都具有小世界属性。但是网络游戏成瘾患者的拓扑结构是有些改变(集群系数显著减少)。网络属性的差异显示出了网络游戏成瘾患者的结构连接异常。而网络游戏成瘾患者集群系数的减少,也反映出网络游戏成瘾患者局部效率的降低。另外,通过脑区的度值和介值的比较揭示了大脑一些区域的异常。这些脑区中很多节点是成瘾相关网络(默认网络)和回路(奖赏回路、动机回路、认知控制回路、学习回路)中的重要节点。总体来说,本文中揭示的网络游戏成瘾患者脑影像结构异常与任务中表现出来的异常行为以及认知功能有关,为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