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目的是基于银行信贷的推动,强调金融扶贫政策的精准落实,从根本上改善当前吉林省农村人口的贫困问题,帮助吉林省当地的农民提高自身的社会价值与经济创造力,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提升金融扶贫的实效,使当地的农村经济形成良性循环,保障当地农民脱贫后不返贫,从总体上提升与改善吉林省农村的综合发展能力及水平。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理论研究法、定量与定性结合等方法,在区域经济理论、农村金融市场理论研究,以及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基于银行信贷视角对吉林省农村地区金融扶贫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吉林省贫困情况研究发现:当前吉林省的农村人口总量较大,与国内平均贫困水平相比较,贫困水平有较大改善,脱贫攻坚取得了实效,吉林省8个国家级贫困县中已有3个摘帽,从吉林省贫困人口区域分布来看,西部干旱风沙盐碱地区、东部高寒地区,分别占比39.4%和43.7%。吉林省60岁以上老人占比19.57%,高于10%的标准,65岁以上老人占比12.72%,高于7%的标准,说明当前吉林省老龄化情况已经十分明显,老弱病残是脱贫攻坚中的重点,吉林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使已经脱贫的农户返贫。而吉林省金融扶贫通过“政府增信+模式”、“助保贷款模式”、“支农再贷款模式”、“贫困户分红模式”,为吉林省金融扶贫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吉林省在金融扶贫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增强扶贫的内生动力、防止返贫的发生尤为重要,金融扶贫就是提升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强化扶贫工作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与手段。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由于贫困统计工作欠缺,形成识别误差,造成贫困人口识别管理有漏洞;由于资金管理规范不足,造成管理缺陷,扶贫资金管控效果不理想;由于政策缺乏有效的引导,影响落实效果,政府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由于扶贫缺乏监管标准,构成风控难题,金融机构扶贫资金回收难。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吉林省扶贫内生动力的构建,影响了脱贫攻坚的持续发展。河北省、浙江省、贵州省的先进经验表明,金融扶贫能够帮助吉林省脱贫攻坚成效的巩固以及促进吉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观点认为,金融扶贫是帮助区域摆脱贫困的长效机制,对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具有重要价值。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吉林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解决吉林省农村贫困问题则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基本保障,故而改进吉林省金融扶贫问题十分关键。一是构建贫困人口识别管理体系,形成坚实的扶贫基础;二是突出农村金融机构扶贫职能,促进扶贫可持续发展;三是强化农村金融扶贫规范管理,推动扶贫政策落实;四是形成扶贫工作内外监管模式,保障扶贫工作成效,本文研究为吉林省金融扶贫问题的改善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