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成为经济的发展趋势,这一个方面促进了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其带来了相当程度的金融风险。学者们通过对所发生的金融危机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银行破产的首要原因是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根据银监会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上半年中国十大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双上升。因此,信用风险依然是上市银行要解决的一大难题,研究如何切实提高上市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如何从根本上预防信用风险的产生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的理论成果和研究经验的基础上,采取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上市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进行了详细分析。论文首先回顾了有关信用风险管理的相关文献,包括学者们对于银行信用风险定义的研究、国内外关于信用风险成因的研究和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详细叙述了有关于传统信用风险和现代信用分析模型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既有的研究进行简要评述来找出最适合分析中国上市银行信用风险的方法。其次,本文界定了信用风险的这一基本概念,总结其基本特点,以十六家上市银行年报数据为基础,对中国上市银行信用风险现状进行了数据分析,得出上市银行面临的潜在信用风险较大的结论。基于上市银行信用风险的发展现状,发现了上市银行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内外两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监管的法制体系不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信用风险量化工具落后和信贷管理流程未完善等,继而从内外两方面深入剖析上市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产生问题的原因,如历史经济体制因素、市场因素等的外部原因和观念因素、管理因素等的内部原因。第三,本文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中国上市银行初步具备了应用KMV模型的相关条件,本文选取沪、深两市10家ST企业和10家非ST企业为样本,运用KMV模型实证分析中国上市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设置不同的违约点来分别测算出ST企业和非ST企业的违约距离和违约率以评价ST企业和非ST企业的信用风险状况。实证结果表明,非ST企业比ST企业有着更大的违约距离和更低的违约概率,运用KMV模型能够较好的识别两类企业的信用风险,0.25的违约点更适合度量上市企业的信用状况。论文最后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完善中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建议,并阐述了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