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几年对肉制品需求层次的多样化,国内肉牛品种改良在科技的带动与支撑下速度飞速发展,各地出现了逐步稳定的杂交品系,本实验共采集了四个地方的肉牛样本来进行分析,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加以验证分析目前的地方品种的育种效果,并且针对中国西门塔尔牛血样,通过发现分析候选基因多态与屠宰性状关联性,来综合分析该品种的基因稳定性,为进一步进行的品种改良提供参考依据。
本实验共采集了夏南牛138头,秦川牛136头,西杂牛176头以及中国西门塔尔牛60头的生长生产性状数据,主要包括了身高,体重,胴体重,眼肌面积,B超测定眼肌面积,背膘厚度,B超测定背膘厚度,B超测定肌间脂肪,眼肌重,西冷重,上脑重,高档肉重,大理石花纹级别等数据。
本实验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四个品种牛进行数据整理对比,关联分析,找出其屠宰性状规律,并且结合当时当地实际情况来分析实验数据结果;第二部分对采集的60份中国西门塔尔牛样本为研究材料,采用DNA测序、DNA序列分析、PCR-SSCP等技术,检测了MC3R,MC4R,Leptin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了其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并将上述3个基因的多态性与中国西门塔尔牛屠宰性状进行了关联性分析,以期获得相应的分子遗传学信息,探索这些基因对中国西门塔尔牛的遗传效应,找到对重要经济性状具有显著效应的遗传标记,以期对中国西门塔尔的育种改良提供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验在收集生长生产性状的过程中,引入兽用B超对品种牛进行了部分生产性状活体检测,并收集了屠宰后的该指标进行关联分忻,发现不同品种时间关联系数不同,在遗传稳定的品种内,可以构建关联系数,从而更准确高效的的服务育种工作。
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第一部分:
采用SPASS17.0对采集数据进行归纳比较得出以下结论:
1、在体重、胴体重、高档肉重的比对中,西杂牛高于夏南牛,夏南牛高于秦川牛,差异均极显著。在眼肌面积比对中,夏南牛与西杂牛极显著高于秦川牛。在背膘厚度的比对中,秦川牛极显著高于夏南牛和西杂牛。
2、秦川牛内不同性别屠宰性状比对
在秦川牛中进行的不同性别的比对中可以看出,阉牛的各类数据都表现非常突出,在体高、体重、背膘厚度、西冷肉重以及上脑肉重方面与公母牛相比差异极显著。
3、不同品种内,眼肌面积与屠宰性状关联性
眼肌面积在与屠宰性状关联分析中可以看山,在夏南牛中,眼肌面积与胴体重,眼肌重,高档肉重呈现强相关,秦川牛中眼肌面积与西冷重呈现强相关,西杂牛中,眼肌面积与胴体重,眼肌重,西冷重呈现强相关。
4、兽用B超活体测定数据与实测数据关联性
在活体测定的眼肌面积、背膘厚度与屠宰后的该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过程中可以看出,整体呈现中度相关。
实验第二部分:
1.本实验共检测了三个基因的多态性,对MC3R与MC4R基因进行PCR-SSCP检测并进行双向测序,没有发现多态位点,在对Leptin基因检测中,共发现了四个多态位点,分别为S978,S3521,S3822以及S4091位点,S978位于5’非翻译区内,而S3521,S3822,S4029均处在3’UTR区域内。由于携带S4091位点突变的个体数仅有一个,我们在此不做深入分析,其余三个突变位点均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独立性检验结果差异不显著,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AA基因为在该群体中优势基因型,这些数据说明了这三个基因在该群体内高度保守。
由于整群牛是乌拉盖牧场自繁自养的中国西门塔尔牛,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内,群体自身遗传信息逐步稳定,也是低度多态位点的原因之一。
2.在多态位点与屠宰性状的关联分析中发现,5’非翻译区内S978,3’UTR区域内S3521与屠宰性状关联性较强,3’UTR区域内S3822为沉默突变。
S978突变能够显著影响肌间脂肪含量,突变杂合子AB基因型肌间脂肪显著高于纯合子S978AA基因型,S3521突变不仅能够显著影响到肌间脂肪,而且对胴体重和眼肌面积也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携带S3521突变AB基因型的个体肌间脂肪、胴体重、眼肌面积均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位于3‘UTR区域的沉默突变S3822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之间有差异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没有对屠宰性状指标呈现出显著相关联性,尽管沉默突变没有改变氨基酸的组成,但也可能改变了蛋白的合成速度,因此对生物体产生不显著影响,促进动物生长,该结论有待进一步的试验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