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楝(Melia azedarach Linn.)是楝科(Meliaceae)楝属(Melia)的速生、多用途树种,在我国分布广泛,常用于建筑和家具、园林绿化、生物害虫防治等领域,具有较高的材用价值及药用价值,开发前景广阔。本研究以苦楝生长性状遗传改良为目标,根据雷州、增城两试验点苦楝种源-家系各性状的观测结果,分析了苦楝的地理遗传变异及其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参试种源-家系进行评析,初步筛选出整体生长表现突出、适应性好、稳定性高的优良种源及家系。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苦楝种源试验林的6个性状在各试验点均表现出丰富的表型变异,尤其是树高和胸径的变异幅度更为明显;各性状在种源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大部分性状种源与区组交互项的方差分量百分比高于其他效应项,苦楝的生长受环境影响较大,开展多试验点种源试验具有较大意义;各试验点不同种源间的生长量大小存在差异,生长性状的差异比形质性状的差异更显著。(2)雷州、增城两地苦楝种源试验林的树高、胸径、冠幅和保存率主要表现为纬向变异为主的地理模式,枝下高和干形则是经向变异为主的地理模式,各性状与海拔均无显著相关关系;苦楝地理变异具有明显的气候生态学基础,来自气温适中、降水量丰富、气压较低且日照较少地区的种源生长更快,保存情况更好,干形更佳。(3)各试验点各性状中,树高和胸径是主要贡献性状,其次是干形和冠幅;53个参试种源被聚成4类,第1类包括101、350、628、102、845号等15个种源,多为福建省西部、贵州省南部、江西省中南部、广东省东南部等地区种源;第2类包括206、526、630、349、629号等24个种源,主要来自广西北部、湖南省南部、广东省西北部、云南省南部、贵州省西南部、海南省中南部等地区;第3类包括248、1162、858、842、1464等10个种源,主要来自四川省中东部、贵州省西北部以及偏北地区;第4类包括959(浙江临安)、1869(湖北荆门)、1666(河北保定)、1768(山东泰安)等种源。(4)在不同试验点内,苦楝各性状的种源重复力及遗传变异系数存在明显差异,树高和胸径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枝下高和干形受遗传控制较弱。(5)在雷州和增城试验点分别选出11个综合表现较良好的的优良种源,并进一步以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遗传增益均大于前20%均值,保存率高于试验点平均值作为标准筛选优良种源,最终两个试验点有6个种源入选,分别为631(广西钦州)、413(广东郁南)、415(广东开平),843(贵州册亨)、349(湖南兴宁)、856(贵州平塘)。(6)在雷州试验点,846、412、631号种源具有平均遗传稳定性(bi=1);415、413、204、630、857、102、417、629、842号种源遗传稳定性低于平均稳定性(bi>1);205、856、103、526、845、525、739和418号种源遗传稳定性高于平均稳定性(bi<1)。在增城试验点中,844号种源具有平均稳定性;遗传稳定性低于平均稳定性的有856、413、651、629、855、349、103、843号种源;遗传稳定性高于平均稳定性的有631、526、525、741、206、204、416和415号种源。(7)雷州家系各性状间表型差异显著,家系选择基础良好,不同家系各性状的生长表现受到非遗传因素的影响,区组与家系的交互效应十分显著,方差分量比重较大;苦楝各家系各性状的生长量大小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保存率,其次是胸径,同一家系在不同性状间的排序也存在较大差异,综合树高、胸径、干形和保存率来看,仅有8个家系生长表现优良。(8)苦楝家系各性状两两之间大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其中树高和胸径存在高度正相关,冠幅与枝下高和干形存在显著负相关,树体越高大,材积越大,枝叶越茂盛,主干越明显且通直。各性状的早晚遗传相关性在家系水平上均表现出高度正相关,胸径的遗传相关系数最大。(9)各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及遗传变异系数均存在明显差异,总的来说,生长性状(树高、胸径、冠幅)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形质性状(枝下高、干形)受遗传控制较弱。(10)苦楝家系各性状的育种值差异较大,胸径的平均育种值最大,其次是冠幅和树高,枝下高和干形的平均育种值最小。综合各性状表现,以树高、胸径育种值均排在前10%,且保存率不低于平均水平的标准进行筛选,仅有10个家系入选为优良家系,主要来自广东仁化(31、35、36),广东郁南(40、41、42),广西融安(102、106)、海南屯昌(224)、海南五指山(239)。(11)综合指数法初步筛选出23个综合表现良好的优良苦楝家系,分别是41、42、35、239、75、33、72、131、34、40、243、77、36、102、52、106、66、60、121、223、347、227、224号,主要来自广东的郁南、仁化、恩平、清远、开平,广西的融安、三江,海南的五指山、陵水等地区。进一步以遗传增益来评析,仅有5个优良家系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遗传增益均大于前10%家系均值,分别来自广东仁化(33、35)、广东郁南(41、42)以及海南五指山(239),该结果与育种值结果大体一致,可见来自华南地区的种源在该试验点生长表现突出,适应性更强。(12)4年生时综合指数排名前20%的22个重叠家系中,31、33、40、52、66、72、75、77、131和243号家系具有平均遗传稳定性;35、41、42、70、113及239号家系遗传稳定性低于平均稳定性;36、53、121、200、214、224号家系遗传稳定性高于平均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