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子动力学的水分和离子在水泥基材料中非饱和传输研究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zxyz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分及离子的侵蚀几乎是所有混凝土劣化反应的根源。目前来说,宏观层面上关于水分和离子传输的试验和理论研究已经较为成熟,在微观机理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但从微观尺度来探究物质原子之间的反应及特性,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质,进而可以更好地指导混凝土的发展,因此,近几年关于混凝土微观机理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基于分子动力学理论,研究水分和离子在水泥基材料中的非饱和传输。非饱和传输模型主要由两部分构成:C-S-H作为水泥的主要水化产物被选取用于模型上部的纳米凝胶孔道的构建,再加上底部的侵蚀溶液,就构建成了更为贴合实际的非饱和传输模型。首先通过与饱和模型进行对比,探究非饱和传输的特性及机理,然后针对非饱和模型,又构建了不同尺寸的凝胶孔道来探究孔径对水分和离子非饱和传输的影响,与此同时,还构建了不同的侵蚀离子溶液模型来探究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在非饱和状态下的耦合传输。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水分子和离子在非饱和及饱和状态下的毛细传输过程,进而探究纳米孔道中水分和离子的传输规律以及与C-S-H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特性。发现非饱和状态下,水分子和离子的传输主要受到毛细作用的驱使,以半月板形界面沿3.5nm的水化硅酸钙孔道向上侵入,传输过程与经典LW毛细吸收理论模型吻合良好;饱和状态下的水分子的传输主要是上下部水分子互相扩散而形成的交互传输过程,使得水分子沿孔道的扩散速度减慢。且饱和状态下,孔道界面处水化层更为紧密稳定,易形成离子簇,阻碍后续水分子和离子的进入。因此,非饱和状态下水分子携带离子在纳米孔道中的传输速度远快于饱和状态。(2)针对非饱和模型,研究氯化钠溶液在孔径为在1nm,1.5nm,2.5nm,3.5nm的水化硅酸钙纳米孔道中的毛细传输特性。传输过程中溶液和C-S-H界面接触角的逐渐减小侧面反映了C-S-H界面的亲水特性。随着凝胶孔道孔径的减小,离子被小孔径的C-S-H孔道过滤,水分子沿孔道侵入到内部而氯离子和钠离子残留在孔道入口处。C-S-H表面的硅酸盐链提供非桥接氧连接位点形成Na-Os键与钠离子相连来,表面的钙离子可以捕获氯离子,形成Ca-Cl离子对。在孔道道入口处,由于两个孔道界面之间的耦合作用,形成了移动速度缓慢的过渡区域。过渡区的存在导致孔道入口处产生了颈缩现象,抑制了具有较大水化层的离子的进入。此外,在小于2nm的通道中,Ca-Cl和Na-Cl离子对聚集成簇,在凝胶孔的中心高度集中,阻断了水分子和离子的传输通道。(3)硫酸盐和氯盐的侵蚀会导致海洋环境中胶凝材料的腐坏。为了研究两种离子的耦合传输机理,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1mol/L的纯NaCl溶液、纯Na2SO4溶液和二者混合溶液在3.5nm水化硅酸钙纳米孔道中的毛细传输过程。在纯NaCl溶液中,水分子以半月板形凹液面沿孔道传输,侵入深度随时间呈抛物线型增长,钠离子和氯离子随之同步入侵。不同种类溶液中水分子和离子的毛细传输速度依次为:NaCl溶液>混合溶液>Na2SO4溶液。不同于水分子和离子在NaCl溶液中的同步入侵,在Na2SO4溶液和混合溶液中,离子的迁移速度明显慢于水分子,说明在NaCl溶液中加入硫酸根离子可以显著减少钠离子和氯离子的传输速率。由于Na-SO4键之间较强的连接作用,Na-SO4离子对可以进一步吸引附近的离子,逐渐积累成长为直径约2nm的离子团簇,与游离的硫酸根离子相比,形成团簇的离子的迁移率明显降低。形成的较大团簇体可以直接阻断纳米孔道,阻碍水分子在凝胶孔中的传输,进而延缓了侵蚀离子的侵入。
其他文献
基于身份加密方案(Identity-Based Encryption,IBE)利用用户的身份作为公钥,由可信的第三方(称之为PKG)产生用户的私钥,消除了传统公钥加密方案中证书管理的缺陷,但不足之处
制造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经济的命脉,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也日益加剧,作为生产型企业如何在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投入产生最大
在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从片面追求高增长速度转为以质量为重点的结构性调整,“提质增效”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整体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各产业增
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不同剂量131I在低、中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患者中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清甲)的疗效及复发率。方法:计算机检索
目的探讨NES1基因在正常肝细胞和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甲基化状态,及甲基化对基因表达和细胞生物学的影响。方法用RT-PCR和RT-QPCR检测NES1mRNA在正常肝细胞L02以及肝癌细胞
电容层析成像技术(Electrical Capacitance Tomography,ECT)是电学层析成像技术中的一种,通过传感器阵列向被测区域注入激励信号构建电学敏感场,同时测量场内介质由于介电常
云计算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先进计算模式,通过云计算方式可以很好的实现对服务器等各种资源的构建和整合,使得用户可以非常方便的使用海量计算和存储的资源。为了对上述各种资源
随着成像技术的高速发展,如何高效且可靠地对立体图像的质量进行评估一直以来都是立体成像技术的关键问题之一。立体图像质量评价算法大体上被划分成主观评价及客观评价。其
电学层析成像技术(Electrical Tomography,简称ET)因为其非侵入、无辐射、低成本和响应快速等优势引起学者广泛重视。而ET逆问题自身所存在的病态性和不适定性成为制约ET技术
本文在研究灰色系统理论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利用灰色模型独特的少数据建模且精度较高的特点,将灰色系统理论与动态关联规则元规则挖掘以及动态关联规则趋势度挖掘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