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飞速发展是以牺牲大量耕地资源为代价的,开发区作为中国新型城市化、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战场,是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开发的主要方向,是土地、资金、技术、产业、人口等的区域集聚中心。土地扩张是其经济增长的显著特征之一。经过二十七年的快速发展,开发区经济规模总量获得快速增长,具备了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持农业的经济社会条件,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优势区域。但是,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国家不得不推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来缓解这一矛盾。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方式粗放,城镇建设用地供不应求,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必然趋势。本文以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通过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得知,开发区农村建设用地利用粗放,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远远大于国家最高标准值,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巨大,以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通过构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级指标体系,对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分级,并运用GIS技术,对开发区旧村改造区分布图、农村居民点分布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等进行叠加确定开发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拆旧区;按照优化配置和实现土地资产效益最大化原则和建新地块设置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确定开发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建新区。最后,对开发区挂钩项目区进行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以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的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431.90公顷。(2)三标度两步层次分析法确定潜力分级指标的权重,可操作性强,结果便于应用。(3)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可分三个级别。一级潜力的行政村有南区的三道村、北区的隆东村和新农村,可整理潜力大;二级潜力的行政村分别为,南区的黎明村、北区的安龙村、朝阳村、金钱村和分水村,可整理潜力较大,分布范围广;三级潜力的行政村为南区的杨家村和北区的毛家村,整理潜力较小。(4)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拆旧区,分布在开发区南区的黎明村、三道村和杨家村以及北区兴隆山镇的朝阳村、毛家村和隆东村等六个行政村,总规模为120.10公顷;建新区分布在开发区南区的黎明村以及北区兴隆山镇的金钱村、隆东村和分水村等四个行政村,总规模为118.90公顷。(5)挂钩项目投入资金131884万元,出让收益217660万元,项目净收益为85776万元。(6)在开发区用地范围内进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一步体现了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思想,优化了土地利用空间,完善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