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片上微纳光学传感器具有低探测限、高灵敏度、实时检测、无需荧光标记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控等领域。这类传感器将受到的微弱折射率扰动转化为易于检测的波长移动等信号。然而,大部分基于波长移动的片上微纳光学传感器易受外界环境干扰,诸如温度与外部的折射率扰动等,难以实现高精度的检测。针对该问题,本论文设计了一种亚波长光栅微环谐振器,通过微环中的模式分裂效应形成自参考检测。分裂的模式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上微纳光学传感器具有低探测限、高灵敏度、实时检测、无需荧光标记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控等领域。这类传感器将受到的微弱折射率扰动转化为易于检测的波长移动等信号。然而,大部分基于波长移动的片上微纳光学传感器易受外界环境干扰,诸如温度与外部的折射率扰动等,难以实现高精度的检测。针对该问题,本论文设计了一种亚波长光栅微环谐振器,通过微环中的模式分裂效应形成自参考检测。分裂的模式处在同一背景环境中,经历同样的噪声,从而避免了温度等噪声的影响,可以同时实现高灵敏度和高信噪比的检测。有效地解决了高灵敏度传感器需要精密的测试环境控制系统,导致测试系统过于昂贵和笨重的问题,对今后片上微纳光学传感器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可行的方案。模式分裂产生于微环谐振器中逆时针传播的模式(Counterclockwise,CCW)和顺时针传播的模式(Clockwise,CW)的耦合,耦合强度与环内反射相关。为了解释亚波长光栅微环中的模式分裂,建立了含有内部反射器的微环谐振器理论模型。为了完善理论模型,考虑了四端口定向耦合器的对模式分裂的影响。利用传输矩阵以及传播常数的积分形式计算得到亚波长光栅波导中的反射,分析了亚波长光栅波导中的反射对亚波长光栅微环模式分裂的调控作用。为了验证理论模型的有效性,采用二维时域有限差分(2D-Finite-DifferenceTime-Domain,FDTD)模拟了亚波长光栅微环的模式分裂效应与传感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亚波长光栅微环最大折射率灵敏度为713 nm/RIU。在生物传感方面,利用亚波长光栅微环的模式分裂检测生物分子层的厚度,最大自参考灵敏度达到21 pm/nm,温度串扰小于5%。证明了亚波长光栅微环模式分裂是温度不灵敏度的。同时利用理论模型分析了生物分子层厚度对模式分裂的影响,其变化趋势与仿真结果吻合,体现出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基于上述仿真结果,设计了梯形硅柱结构的亚波长光栅微环谐振器,并进行微纳加工制作,对亚波长光栅微环的模式分裂现象进行了实验验证。在实验上观测到模式分裂的现象,测试所加工的亚波长光栅微环的折射率灵敏度为459 nm/RIU,模式分裂随折射率变化的自参考灵敏度为4.89 nm/RIU。随温度变化的自参考灵敏度为-0.94 pm/K,而基于波长的移动的温度灵敏度是此结果的74倍,从实验上验证了亚波长光栅微环传感器是温度不敏感的。本论文提出的基于模式分裂的亚波长光栅微环传感器,提供了一种解决传统的基于波长移动传感器易受温度等环境扰动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实现高精度、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提供了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由慢性炎症反应引起的进行性和不可逆性的间质性肺疾病。IPF预后差,诊断后中位生存期约2-4年,迄今为止治疗方法有限。目前,IPF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有足够证据表明与免疫炎症损伤相关。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是体内的一种重要气体信号分子,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具有细胞保护和维持
随着集成电路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成像系统已经应用到了各行各业,比如在军事安防、工业生产、航空航天、民生领域等领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与越来越多的新器件的出现,视频成像系统脱离传统的限制,向着小型化、低成本、多功能的方向发展。本文设计了以Xilinx生产的“异构”器件ZYNQ芯片作为核心控制器的基于远程配置的视频成像系统,ZYNQ芯片结合了嵌入式处理器
背景:弓形虫能够主动侵入几乎任何哺乳动物细胞类型,包括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如树突状细胞)中的早期事件不仅是建立寄生虫感染的关键,而且反过来在启动宿主免疫中起着关键作用。现在人们认识到,除了一些免疫标记物和介质的变化外,巨噬细胞激活后也会发生相应的代谢组学改变。这些代谢变化对支持宿主发展中的免疫反应很重要,同时也会影响细胞内的虫体存活。然而,Chinese 1型弓形虫感染巨噬细胞,虫体与免疫细胞之间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通信技术的更新迭代,现有光通信系统中的单光纤容量增长即将到达瓶颈。为满足日趋增长的传输容量的需求,在2μm波段发展新的光通信系统成为了拓展通信容量的方向之一。而目前大多数2μm波段器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性能上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是2μm波段的微环滤波器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自由光谱范围(Free spectrum range,FSR)较小,滤波性能不够理想等不足。同时微环谐振
目的:探讨妊娠期慢性应激导致子代雄鼠海马病理改变及其抑郁样行为的作用机制。实验一:方法本实验采用40只成年雌性和20只成年雄性C57/BL6J小鼠以雌雄2:1的比例在19:00进行合笼,第二天07:00查阴栓,查到阴栓后将其进行单笼饲养,为怀孕第一天。正常饲养一周后,随机选取20只孕鼠进行妊娠期慢性应激(chronic stress during pregnancy,CSDP)。应激方式包括:①禁
无线通信的两大评价指标包括有效性和可靠性,由此衍生出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理论。传统的信源信道编码独立设计方案虽然易于设计,但会有明显的门限效应。因此,将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进行联合设计会取得更好的整体性能。本文针对通信资源稀缺的图像传输场景,以重构图像的峰值信噪比为提升目标,对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具体场景选择适合的信源、信道编码方式并进行优化;二是在此基础上,通
移动数据爆炸式增长的需求给现有的无线射频通信技术带来较大挑战,在此背景下,无射频干扰且可以实现高速传输的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技术成为研究热点。VLC系统中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LEDs)作为发射端具有限制带宽这一缺点,容易造成码间干扰,而单极性正交频分复用(Unipolar Orthogonal Freque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迅速发展,无人车辆将逐步进入商业市场,由最初的只在专有道路内行驶逐渐向公共道路过渡。目前的智能交通系统着眼于车辆协调使用公共资源,提高路网内行车效率、能耗和安全性。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变革,需要状态感知、无线通信和控制理论的相互协调统一。十字路口的车流量大,路况复杂,已成为现代交通系统的交通瓶颈。当前针对十字路口车辆调度的研究非常多,但往往假设有可靠的通信、计算和控制,无法实现真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由于免疫系统受损导致的多器官障碍的复杂疾病。DNA损伤诱导转录子4(DNA damage inducible transcript 4,DDIT4)基因与细胞应对各种压力源(如缺氧,能量消耗等)的反应有关,最突出的是其能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的活性,并因此参与调控多种细胞过程。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DDIT4
2020年以来,第五代无线通信标准化工作结束并开始在全球部署。随着爆发式增长的智能设备数量,针对第六代(Sixth Generation,6G)移动通信研究系统也已经开始。作为巨连接的典型应用场景,物联网必将与6G网络深度融合,成为未来的重点研发领域。当前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很多,如农业、智能家居、医疗保健、智能穿戴、智慧城市等等。然而,海量的用户接入给现有通信系统带来了许多挑战:一方面,随着物联网用